国内资讯
雄安地质首次“体检”系 国内最大规模地质勘察
雄安地质首次“体检”
参与勘探的队伍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11家直属单位和河北省地矿局所属10家单位,这一行动被称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地质勘察活动。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勘察第一阶段主体报告已编写完成。下一步要精准对接需求,强化科技引领,多方联动推进雄安新区地质调查下一阶段工作
距离雄安新区宣布成立,迄今已过去5个多月了,除了不少央企、国企在主城区设立了办公室以外,驱车行驶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县的大小道路上,从外表看不出有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在这片土地的地下0到100米的深处,国内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工作早已马不停蹄地展开。
新区建设,地质先行
4月18日,河北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以下简称“河北地矿局”)向河北省政府呈报《河北省地矿局关于地质资源环境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建议报告》,提出开展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的8项建议,内容包括地质勘探及地下空间评价、地热资源、地下水资源等勘察。
河北省政府采纳了上述8项建议,并与省国土资源厅协商。最终明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河北省地矿局配合、雄安新区筹委会协调,共同做好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工作。
据介绍,此次野外调查工作计划投资6.59亿元,雄安新区“空间、资源、环境、灾害、文化”综合地质调查的开展将需要4年时间。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李君浒等人在论文《论城市地质工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中提到,地质调查有重要的经济功能,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数据,监测工程安全,保护地质环境,降低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成本等。同时,它还具有社会功能,对城乡发展、社会管理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为预防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水资源利用等提供地质信息基础数据支持。地质调查对区域地质和构造背景进行详细研究,关注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能够保障城市安全,还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建设,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
据报道,雄安新区建设中会涉及“城市综合管廊”业务,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更需要摸清楚雄安的地下情况。
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求,制定了雄安新区地质调查总体方案和2017年工作方案,确定四大工作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透明雄安”,即针对不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目标层位,调查地下0~10000米范围内土壤层、工程建设层、主要含水层、地热储层、深部地下层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参数,建立不同空间尺度三维地质模型。同时也要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全流程地质解决方案。
6月中旬,第一阶段地质调查工作正式展开,勘测范围除包括中央明确划定的雄县、安新、容城三县外,还涉及周边的霸州市、定兴县、高碑店市、高阳县、固安县、莲池区、清苑区、徐水区、文安县、任丘市共10个县市区的部分乡镇,面积达2000余平方公里。
参与勘探的队伍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11家直属单位和河北省地矿局所属10家单位,因而,这一行动被称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地质勘察活动。
同时,8项重点工作任务也被明确提出,分别是: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调查、生态水文地质调查、土壤与地下水质量调查、航空物探遥感地质综合调查、三维地质结构探测、国土资源环境综合监测网络建设、雄安新区综合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等。
据河北省地矿局介绍,按照要求,他们在6月中旬进场施工,7月底前提交成果报告,初步查明规划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规划区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为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开发利用条件优越
7月19日,20个水文地质钻探孔、39个200米工程地质钻孔提前完成,这意味着新区工程地质勘察钻探任务全部完成。
7月30日,河北省地矿局与中国地调局共同编写完成了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的主体报告《支撑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勘察阶段成果报告》。
据专家介绍,相同规模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通常需要1年左右的报告编写时间,而本次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则要在半个月内完成,因而,时间非常紧张,工作量非常巨大。
8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北雄安新区、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在雄安新区临时办公驻地召开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移交汇报暨四方联席会议。
至此,第一阶段的勘探成果被公布。几家单位通过对雄安地区进行首次“体检”,共得出5点结论。
一是区内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稳定场地和基本稳定场地占89.5%,全区均适宜或较适宜工程建设,但应关注地面沉降问题。
二是重点调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适合规模化开发。
三是重点调查区土壤环境清洁,大部分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土壤清洁区面积占99.3%,仅局部零星地块表层土壤存在汞、镉等重金属污染。同时发现8600亩耕地为绿色富硒土地。
四是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38%浅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源,40%适当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源,75%深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源,20%适当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源。城县南张-贾光一带分布有富锶优质地下水。
五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适宜,每布设1平方米地埋管可满足2~3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供暖制冷需求。综合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制冷,起步区可满足3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全区可满足约1亿平方米建筑面积。
保护好地下水,防地面沉降
地质调查结果整体上显示,雄安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不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更关注当地水资源的问题,他在2017年4月就公开发表《雄安新区需针对“低洼-沉降-缺水”问题制定对策》的文章。
贾绍凤多年研究发现,雄安新区虽然有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白洋淀,但水资源并不丰富,而且是严重缺水的地方,包含雄安新区三县在内的原保定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5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保定市的水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生态用水被挤占,地下水超采。同时,他提到,雄安新区位于永定河冲积扇与滏阳河冲积扇所夹的低洼地,排水受阻才形成了白洋淀,易受洪涝灾害。而且,整个华北地区多年来都一直面临着因为地下水过度开采以及地质因素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
贾绍凤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雄安新区建设以后用水量是有保障的。一方面,开发区所在地域原来的耕地灌溉用水要减少,而根据雄安新区的定位,搬来的公司总部、高校等用水量都很小;另一方面,即使在未来新区开发更大的人口规模,可以使用南水北调的水。“河北省拥有南水北调中线用水指标35亿方,其中保定市5.51亿方。因为供水成本较高,目前河北省实际用的南水北调的水比规划指标少很多,可以考虑把目前分配给各地市的用水指标调剂一部分到雄安新区,而不必挤占农业用水。而且雄安新区以创新产业为主,附加值高,具有很高的水价承受能力,完全可以承担南水北调的水价。因此,南水北调有指标供给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又用得起南水北调的水,南水北调供水雄安新区是可行的选择。”
如果地下水停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不再降低,地面沉降问题也可以得到改善。但是贾绍凤仍建议,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考虑如何避免、减轻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影响与损失;建筑物应尽量避免跨越地裂缝,对于必须穿越地裂缝的道路、管道要采用适应地裂缝的柔性设计。
同时,他认为更应该注意的是地下工程是否会受到水的侵入,要做好防护,防止漏水。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中也表达了这方面的考虑,“从保护主要含水层和规避大厚度含水层涌水问题,宜将粘性土层作为地下空间主要开发利用层。根据70米以浅的地层情况,存在3层适合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的有利层位。”粘性土层相比砂土,比较稳定,而且隔水。根据第一阶段调查的上述成果,贾绍凤解释说,“在地下70米范围内,有三层是以粘性土层为主的,适合做地下工程。”
调查报告提到,仅局部零星地块表层土壤存在汞、镉等重金属污染,但是贾绍凤认为即使面积很小,也需要重视。“重金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面积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不处理就会浸入地下,浸入地下可以随水迁移。”
但地质勘探时意外发现富锶优质地下水,但贾绍凤提醒:开采也得有个度,过度开采会引发地面沉降。
目前,第一阶段地质勘探已经结束,中国地质调查局介绍,接下来还有三个阶段的任务。2017年8月~12月,将开展容城地热田初步勘察、重点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深层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深部三维地质结构探测,初步搭建透明雄安数字平台框架,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
2018年~2019年,开展地面沉降严重区高分辨率InSAR调查,构建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建立地下水模拟与三维地面沉降模型,评估地面沉降风险,为工程规划建设和地面沉降风险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2019年~2020年,全面实施地热田整装勘察,深入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系统建立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全面建成透明雄安数字平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过程地质解决方案。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表示,下一步要精准对接需求,强化科技引领,多方联动推进雄安新区地质调查下一阶段工作。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