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聚焦:第二届中国城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
城市市政公用管线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生命线。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高速的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面积、面貌、功能日新月异,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压力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城市的扩展,城市地下管线不得不进行频繁的新、改、扩建,虽然已经应用了大量技术手段减少成本,但由于地下管线权属关系不同,很多路段被不同的部门因为各种需求反复开挖,成为“马路拉链”,造成了高昂的市政运营维护成本。据统计,全国每年地下管线运维仅路面开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
审时度势
针对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2015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这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在国务院的指引和部署下,围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开行等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调查分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全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2016年为例,全年完成了开工2000公里的目标任务。
循序渐进
2017年5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当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老化,旧账未还、又欠新账,一些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距离绿色、低碳和循环理念要求差距很大,由此引发的各类“城市病”呈现出集中爆发、叠加显现的趋势,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公共安全。可以看出,综合管廊建设将是重中之重。《规划》明确,要有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至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综合配建率力争达到2%左右,城市新区新建道路综合管廊建设率达到30%。结合道路建设与改造、新区建设、旧城更新、河道治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等,建设干线、支线地下综合管廊8000公里以上。
另外,在国家推进综合管廊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综合管廊试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从“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截止2017年4月,全国25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已开工建设738公里,中央财政、地方各级财政、社会资本投入总计完成投资约400亿元。试点工作计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71公里。试点示范工作为推进全国范围内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注入了巨大活力,全国已有443个城市提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涉及建设里程约13000公里。
继往开来
在上述背景下,全国范围内全力进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已经形成共识。为了配合全国综合管廊建设的科学发展,规范行业行为准则,合理利用建设投资,搭建行业学术、技术、软硬件和设备交流平台,中煤地质总局、中规协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市政网5家国内综合管廊行业的前沿机构联合发起了中国城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第一届大会于2017年5月在珠海成功召开,约700名行业人士聚集一堂,与行业权威的专家、学者,政府、企业负责人一起,分享和学习综合管廊建设最前沿的案例、经验和教训,与会者获益良多、意犹未尽。
由此,大会组委会经研究,新增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一共7家主办单位,将于2018年3月29-30日在武汉市共同召开第二届中国城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第二届大会主题为“创新·共建·共享”,会议将重点围绕城市综合管廊整体规划,新旧城区管廊同步建设,管廊安全、运维监控、应急、绿色施工、专线入廊、地下空间与综合管廊的关系,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研讨;针对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安全保障、融资模式、效益与费用分担等关键难题进行交流;深入学习国家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教训;近距离接触国内管廊行业标杆企业、示范工程和案例样板项目。同期,大会还将组织专场新产品技术推介会,展览展示国内外综合管廊上下游产品、高端科技、解决方案和应用成果,发布行业产品技术推荐和运维管理指南等实用性资料。
大会组委会期望借此平台,与行业各方同仁共同携手、群策群力,贯彻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提供具备切实可行的应对思路和解决方案,推广成熟、创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推动地下综合管廊行业上下游机构的深入合作,凝聚行业发展力量,为实现国家综合管廊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