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地方认同
城市建设环境除了具有物质属性,还具有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城市空间满足人们的使用,同时,也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感受才赋予城市空间以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指城市空间的领域感、认同感以及历史文脉。建设环境的公共价值领域具有何种“意义”?我们应从社会文化(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解释。“地方”( place)与“认同”(identity)概念是理解建设环境公共价值领域社会文化内涵的关键。
“地方”( place)常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所惯用,强调其对于人类主体的意义。他们认为“地方”与实质的“空间”不同,在对空间加以认识并有了感情之后便可“将空间转换为地方”。如段义孚曾说:“地方是由经验所建构的意义中心。”通过赋予意义,个人、群体和社会将“空间”转变成为“地方”。Carmona则认为,“地方”概念强调“归属感”belonging)的重要性,一种对地方的情感依恋。
地方意味着“根深性”(rootedness),一种有意识的联系感,以及对特定地点的认同。认同则是在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人们需要认同感,属于某个特定领域或群体的感觉。因此,认同可让我们在世界中定位,并表现出我们与所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结。人对一个或多个集体发生认同,基本上是出于人的一种安全感与一体感的需要。
个人的意识并非是脱离真实世界而发展,“分享的意义”成为一个群体用来辨别自己与其他群体的不同,进而形成了一种“认同”。但是认同的产生必须视提供“分享意义”的脉络——“地方”而定。地方不是以个人的经验,而是由群体间所形成的共同意义与知识来决定。
然而当代城市环境“走出去看到的东西都很类似,而且建筑格局、空间也很类似。所以你就搞不清楚到底我们的地方在哪里,到底我们的传统或者是特色在哪里”。这就是“无地方感打《 placelessness),亦即毫无地方独特风貌可言的城市发展的结果。
Relph将“无地方感”定义为“有特色地方的随意清除”和“标准化景观的生产”。而全球化、现代化、大众文化( mass culture)和领域感的缺失,加速造成当代“无地方感”的现象发,认同的危机随之而产生。当代的全球化的“时空压缩”造成地方文化破碎以及地方感失落。城市空间环境为全球文化与资本所入侵,各地面貌变更为相似等等,而使人们失去地方及定位。“你在你所站的地方可感觉到各个地方同时出现。”因此寻求地方的真正意义,可被解释成是一种在变迁中寻求稳定与认同的反应,因为一个深根性的地方感可以提供稳定与认同的来源。
Cuba与Hummon定义“地方认同”为:“利用环境意义来象征化或安置认同的一种自解释。”不仅认同塑造了地方,而且地方进一步促进了认同。建设竞作为一种地理空间概念,有必要将其社会化、人文化、意义化,探究建设环境如何透过人(社会)的经验活动赋予其“意义”而转化为“地方”,并为人们提供“认同”的空间架构。
www.ztcjjt.com市政设计整理发布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