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河流污染治理的备选方案之一。文章对人工湿地技术的比选优势、分类、设计、建设等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河流生态;生态治理;人工湿地;设计建设
1人工湿地技术的比选优势
人工湿地技术的优势在于:1)可实现无动力、无新投物料运行,运行过程中人为介入较少,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行成本和技术复杂性,适用于农村地区对成本和技术的考量;2)人工湿地可充分利用农村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建设,也可利用农村已有的水塘、涝池等实施改造,简单易行,同时自身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3)体现了生态治水理念,采用人工湿地治理源头(生活点源和农业面源)、支流、主流湿地回归的系统工程,可共同构建农村水污染防治综合体系,最终还河流于自然。
2人工湿地分类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按水流方式将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和垂直流型人工湿地。三种类型人工湿地的对比分析见表1。(1)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在湿地内呈推流式前进,出水由溢流堰流出,水面始终位于湿地填料表面以上,水深为0.3~0.5m。(2)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水流进入湿地后,在根系层中沿水平方向缓慢流动,出口处穿孔管集水后溢流出水。(3)垂直流型人工湿地: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上部进水,单向下行流,湿地底部出水;另一种是通过中部隔断装置,实现上部进水,强制水流先下后上,上部出水。
3人工湿地技术设计
人工湿地的设计应在分析污水特征、环境现状、出水水质要求的基础上,先确定人工湿地类型,后进行人工湿地工程设计。
3.1进水水质污水
水质需通过现场调查得到,但考虑到人工湿地处理能力和保障处理效果,进水水质建议参照执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的有关规定,系统进水水质应满足表2要求,不满足表2要求的污水需考虑在人工湿地前增设预处理设施。
3.2面积设计
湿地面积计算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设计工作中常采用两种方法,具体如下:方法一:依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确定的设计参数(见表3),用BOD5有机负荷推算湿地面积,再用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参数校核,最终确定湿地面积。
3.3处理效果
工程实践测定表明,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去除率可达到表5中的统计数值,该去除率亦可用作面积设计的计算因子。
4人工湿地建设
人工湿地建设以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和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前提,施工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场地清理阶段,尽量在综合利用的技术上做到挖填土方平衡,挖土可考虑用作表面流型湿地的种植土、防渗黏土等。(2)为保证整个湿地的均匀配水和控制水流路径,中小型湿地系统进口和出口可在整个宽度上布设穿孔管或开槽岔管,进水口岔管的安装位置应易于管理人员进行水流调节和维护管理。(3)基质选择应尽量就近取材,植物选择应优先选择本土物种。
5人工湿地运行
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进水浓度、床体结构、湿地植物、温度、pH、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负荷等。结合实践,运行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实践证明,湿地刚建成时,一般植物经过三个生长季节才可与杂草竞争。建议:1)在春季或夏季,建立植物床的前三个月,用高于床表面5cm水深淹没植物床,可有效控制栽植后杂草的生长;2)首次栽植植物即形成良好的覆盖度,亦是有效控草的措施。(2)湿地进水后,检查配水效果,配水应均匀,不得有侵蚀和短流现象。日常检查时,主要是控制人工湿地水位。池内产生短流时,可通过调节水位解决,如仍出现水位不稳定现象,应考虑填料是否堵塞,必要时更换填料。(3)做好冬季管理,建议:1)采取人工保温措施。最简单的方式是表面覆盖,覆盖材料可就地取材,但应尽量具有隔热效果好、分解不会给系统带来二次负荷、pH为中性、不会堵塞滤床等特点;此外,还有空气加冰层(入冻前给湿地放水以结冰)、塑料大棚温室等人工保温措施。2)优化运行管理方式,如强化预处理、连续进水、定水位出水、保持适当进水量等,以此维持较好的处理效果。
6结语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处理废水的技术方案,体现了人们向自然学习和回归自然的有益探索,同时兼备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优势,与农村地区的客观要求有较高契合度,应用空间广阔,效益发挥显著,必将成为重建良好生态、构建美丽农村的有效手段。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