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城市道路防内涝及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布设
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规模得以快速扩张,对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均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针对城市道路,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尤其是雨水侵蚀,雨水若是长时间对城市道路产生侵蚀,地基受潜水影响作用,形成水分局部集中的情况,使稳定性以及强度明显降低,并引起局部路面破坏问题,对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城市道路设计期间,需对雨水排水系统采取科学合理设计,促使雨水排水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有效防止内涝问题的同时,使内部结构稳定性以及强度得到充分保证,增加使用年限。所以,城市道路防内涝及雨水排水设计的分析研究现实意义重大。
一、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构成及作用
1.明沟排水系统
针对城市道路,明沟排水结构形式,同公路边沟排水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区别则为城市道路不存在填土高度,汇水口同路面高度较为接近,且人行横道等位置,设置有涵管与盖板等构筑物,详见图1。
有关明沟排水系统,泄水速度相对较快,工程造价相对低廉,且施工相对简便。不过,较易发生堵塞问题,同道路交叉位置处理复杂,安全隐患同样较大。因此,城市道路中,位于近郊等路段,或是平面交叉通行量不高的路段,明沟排水系统较为适用。
2.暗管排水系统
暗管排水系统,涵盖路边沟、排水沟与集水井以及排水管。降雨情况下,雨水经路面纵、横坡形成汇流,流入至排水口与集水井,通过排水管网,对雨水有效排出路界范围。暗管排水系统,埋设位于地面以下,不会对地面交通产生严重干扰影响。不过,维护便利性不高,且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3.复合式排水系统
城市道路特殊路段,对复合式排水系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下穿通道、分离式立交或是涵洞等,无法以重力自流方式完成有效排水,需要紧急排水等路段。当前,管状排水系统与泵站相结合的方式使用较多。城市市区道路中,对此种组合方式有着重要应用,排水难度较高,或与泄水渠道距离较远的情况下,能够完成有效排水。管状排水系统负责完成排水,泵站则主要提供动力输出,必要情况下可设置应急泵站,工作流程详见图3。
4.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对城市防内涝的作用影响
针对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具体包括地面排水、地下排水以及道路结构内排水。基于当前排水系统类型分析,排水系统存在明显的共同点,即对雨水采取末端控制,源头消减以及中断拦截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也使引起内涵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排水系统存在明显的单一性,降雨天气情况下,末端排水系统承受明显较高的压力,同样对排水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城市道路中,为避免内涝频繁出现,务必重视对雨水排水系统采取科学合理设计,为城市道路防内涝提供可靠保障。
二、城市道路防内涝及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工程概况
以某市新区城市主干路为例,城市道路为南北方向,长度、红线宽度分别为189.73m、50m。本区雨水排水,以规划及现状河道为主。工程现场区域,地形相对平坦,且地面类型单一,地层结构并不复杂,保持分布连续,厚度保持稳定,属一般冲洪积平原工程地质区。现场区域,地下水位保持介于0.9-2.6m,浅层水埋深相对较浅,以淡水为主,对混凝土不会产生腐蚀影响。
2.雨水排水设计内容
基于新区道路规划,雨水排水设计范围以道路工程为主,雨水管道管位设计以道路中心线为主。其中,横断面管位,详见图4。针对雨水管道,包括A-E总计5段,雨水管道位置,详见图5。其中,有关C段,位于K0+473.120处,雨水管道管径保持介于d500-d600mm,管道长度标准为203m。以C段为例,进行雨水排水设计,其他管道同C段保持相同。
3.道路排水管道系统设计
(1)管材、接口及施工设计
雨水管道埋设位置,位于车行道下方,因上部荷载形成的作用影响,管材需保证良好的承载力,以钢筋混凝土管道为主。d500-d800mm范围,以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级)为主,接口处选用橡胶圈;d1000-d1200mm范围,以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I级)为主,接口处则选用橡胶圈,嵌缝则选用聚硫密封膏。同时,辅材应当符合严格标准规范,雨水管道设计方面,以开槽施工方式为主。
(2)雨水管道基础设计
雨水管道基础,以C30砼为主,管道混凝土基础下部,设置相应的垫层,以C10砼为主,厚度控制在200mm,宽度为管基外扩300mm,垫层下部位置,砂土密实度应当超过95%。检查井两侧接口位置,下部混凝土基础,对变形缝采取合理设置,缝宽控制在30mm,使用油浸木丝板对缝隙采取密实填充。雨水管道施工之前,基于施工标准规范,完成清表、碾压处理,并采取换填、压实处理,换填高度方面,超出雨水管道管顶标高50cm,之后可完成开槽施工。
(3)雨水检查井设计
YB9井为沿河北路已设计检查井(YB1),而YD6、D12井,以矩形90°三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而YE8、YE10,则以矩形90°四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YD13、YD14,以扇形90°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YE15以扇形135°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其他检查井,针对d500mm管道,以φ100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针对d600mm管道,则以φ125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针对d800mm管道,则以φ150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针对d1000mm管道,则以矩形直线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针对检查井,在井框盖上,以φ 700mm重型球墨铸铁井框盖为主,荷载标准方面,以超汽-20等级为标准,抗弯强度方面,需超过20MPa,抗压强度方面,则需超过30MPa,弹性模量方面,需超过1.4× 103MPa,爬梯材料以塑钢为主。检查井盖、雨水口篦子,需安装设置相应的防盗链,检查井则需安装设置防护网,距离井盖位置距离为250mm,定期采取更换处理。检查井设计期间,需对如下方面加以重点关注:第一,流槽选用C20砼为主,井基础部分,以C30砼为主。混凝土垫层上,以C15砼为主,宽度为井基外扩30mm。有关检查井,垫层下部位置,设置水泥稳定砂砾,厚度控制300m,宽度为垫层外扩150mm。管线穿越井壁位置,通过沥青油麻采取密实填充,迎水面位置,以聚硫密封膏完成封口处理,检查井井底位置,同标准图相比,下降5cm高度;第二,管道回填期间,以砂砾石为主,回填高度需准确控制,同道路结构层保持相平;第三,HDPE双壁波管管口,在与检查井进行连接上,以油麻与沥青漆中介层做法为主,首先,对管壁外表面采取仔细彻底清理,保持干净无杂物。其次,对沥青漆采取均匀涂刷,以沥青基浸泡处理过后的油麻,对管壁进行缠绕,并均匀撒上粗砂,之后完成固化,时间控制在24h。处理长度上,以井墙厚度为标准。最后,砌入检查井,对井墙同管壁之间,通过沥青油麻采取密实填充。
(4)雨水口设计
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造物,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点。通常设置在距离城市道路、广场、交叉口、路沟一定距离处,收集路面的雨水,然后通过连接管汇入人行道下的排水管渠。科学合理布设雨水口,可以防止雨水漫过街道或造成街道积水和沉淀,妨礙交通或有害道路;否则,会造成城市道路的积水问题,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应考虑城市雨水流量的设计。
基于纵横坡度、路面粗糙程度以及允许积水深度,结合道路纵断面图,对雨水口间距做出合理明确。有关雨水口,以偏沟式双箅及多箅雨水口为主,雨水口篦子,需设置防盗链,深度H≤11m,内、外壁需进行抹面处理,材料以水泥砂浆与防水剂为主,厚度控制在20mm。有关双箅雨水口连接管,则以d300mmI级钢筋砼承插口管为主,而多箅雨水口连接管,则以d400mmI级钢筋砼承插口管为主,接口为主以橡胶圈为主,官底坡度i≥0.01。基础部分,以120°砼为主。雨水口及连接管混凝土基础下部,设置相应的垫层,以C10砼为主,厚度控制在200mm,宽度为管基外扩300mm,垫层下部位置,砂土密实度应当超过95%。
雨水口的布设位置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比如道路方向、周边广场以及建筑物、绿化情况、土壤情况等。原则上,应该设置在汇水点和截水点上,比如建筑物落水管的附近,道路低洼地带,小区出入口等,不宜设置在分水点及道路转弯曲线段、建筑物门口。
雨水系统排水不畅的原因大多是雨水口布置不当所致。城市道路雨水口间距宜在25m~50m之间,但根据排水工程相关规定,间距宜在30m~50m之间,由于实际规定范围大,在实际布设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在排水服务范围内,与排水管线连接的雨水口数量太少,雨水口之间的距离过大。
(2)独立的雨水口的泄水能力没有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由于道路纵坡过大或者横坡过小,导致雨水口的水头高度太高或者太低,降低了泄水能力。
(3)由于布设位置不当,地表径流不能快速流入雨水口,从而雨水口的集水能力不足,雨水口一般不设街角或最低道路高度,运行时间长,后期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进入雨水杂物处理不及时,雨水口堵塞加重,雨水收集能力逐渐减弱。
(4)雨水口箅形选用不当,导致入水缓慢,泄水不足。
结论:
城市道路属于交通安全顺畅运行的关键载体,雨水会形成侵蚀影响,并引发内涝问题。所以,城市道路设计期间,务必重视对雨水排水系统的科学合理设计,严格基于设计规范标准,确保设计的科学可行性。同时,基于城市具体情况,使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城市排水的实际需求,有效防范内涝问题。此外,有关人员还需积极探索优化设计,使雨水排水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以此保障城市道路安全顺畅运行。
一、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构成及作用
1.明沟排水系统
针对城市道路,明沟排水结构形式,同公路边沟排水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区别则为城市道路不存在填土高度,汇水口同路面高度较为接近,且人行横道等位置,设置有涵管与盖板等构筑物,详见图1。
有关明沟排水系统,泄水速度相对较快,工程造价相对低廉,且施工相对简便。不过,较易发生堵塞问题,同道路交叉位置处理复杂,安全隐患同样较大。因此,城市道路中,位于近郊等路段,或是平面交叉通行量不高的路段,明沟排水系统较为适用。
2.暗管排水系统
暗管排水系统,涵盖路边沟、排水沟与集水井以及排水管。降雨情况下,雨水经路面纵、横坡形成汇流,流入至排水口与集水井,通过排水管网,对雨水有效排出路界范围。暗管排水系统,埋设位于地面以下,不会对地面交通产生严重干扰影响。不过,维护便利性不高,且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3.复合式排水系统
城市道路特殊路段,对复合式排水系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下穿通道、分离式立交或是涵洞等,无法以重力自流方式完成有效排水,需要紧急排水等路段。当前,管状排水系统与泵站相结合的方式使用较多。城市市区道路中,对此种组合方式有着重要应用,排水难度较高,或与泄水渠道距离较远的情况下,能够完成有效排水。管状排水系统负责完成排水,泵站则主要提供动力输出,必要情况下可设置应急泵站,工作流程详见图3。
4.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对城市防内涝的作用影响
针对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具体包括地面排水、地下排水以及道路结构内排水。基于当前排水系统类型分析,排水系统存在明显的共同点,即对雨水采取末端控制,源头消减以及中断拦截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也使引起内涵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排水系统存在明显的单一性,降雨天气情况下,末端排水系统承受明显较高的压力,同样对排水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城市道路中,为避免内涝频繁出现,务必重视对雨水排水系统采取科学合理设计,为城市道路防内涝提供可靠保障。
二、城市道路防内涝及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工程概况
以某市新区城市主干路为例,城市道路为南北方向,长度、红线宽度分别为189.73m、50m。本区雨水排水,以规划及现状河道为主。工程现场区域,地形相对平坦,且地面类型单一,地层结构并不复杂,保持分布连续,厚度保持稳定,属一般冲洪积平原工程地质区。现场区域,地下水位保持介于0.9-2.6m,浅层水埋深相对较浅,以淡水为主,对混凝土不会产生腐蚀影响。
2.雨水排水设计内容
基于新区道路规划,雨水排水设计范围以道路工程为主,雨水管道管位设计以道路中心线为主。其中,横断面管位,详见图4。针对雨水管道,包括A-E总计5段,雨水管道位置,详见图5。其中,有关C段,位于K0+473.120处,雨水管道管径保持介于d500-d600mm,管道长度标准为203m。以C段为例,进行雨水排水设计,其他管道同C段保持相同。
3.道路排水管道系统设计
(1)管材、接口及施工设计
雨水管道埋设位置,位于车行道下方,因上部荷载形成的作用影响,管材需保证良好的承载力,以钢筋混凝土管道为主。d500-d800mm范围,以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级)为主,接口处选用橡胶圈;d1000-d1200mm范围,以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I级)为主,接口处则选用橡胶圈,嵌缝则选用聚硫密封膏。同时,辅材应当符合严格标准规范,雨水管道设计方面,以开槽施工方式为主。
(2)雨水管道基础设计
雨水管道基础,以C30砼为主,管道混凝土基础下部,设置相应的垫层,以C10砼为主,厚度控制在200mm,宽度为管基外扩300mm,垫层下部位置,砂土密实度应当超过95%。检查井两侧接口位置,下部混凝土基础,对变形缝采取合理设置,缝宽控制在30mm,使用油浸木丝板对缝隙采取密实填充。雨水管道施工之前,基于施工标准规范,完成清表、碾压处理,并采取换填、压实处理,换填高度方面,超出雨水管道管顶标高50cm,之后可完成开槽施工。
(3)雨水检查井设计
YB9井为沿河北路已设计检查井(YB1),而YD6、D12井,以矩形90°三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而YE8、YE10,则以矩形90°四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YD13、YD14,以扇形90°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YE15以扇形135°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其他检查井,针对d500mm管道,以φ100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针对d600mm管道,则以φ125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针对d800mm管道,则以φ150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针对d1000mm管道,则以矩形直线混凝土雨水检查井为主;针对检查井,在井框盖上,以φ 700mm重型球墨铸铁井框盖为主,荷载标准方面,以超汽-20等级为标准,抗弯强度方面,需超过20MPa,抗压强度方面,则需超过30MPa,弹性模量方面,需超过1.4× 103MPa,爬梯材料以塑钢为主。检查井盖、雨水口篦子,需安装设置相应的防盗链,检查井则需安装设置防护网,距离井盖位置距离为250mm,定期采取更换处理。检查井设计期间,需对如下方面加以重点关注:第一,流槽选用C20砼为主,井基础部分,以C30砼为主。混凝土垫层上,以C15砼为主,宽度为井基外扩30mm。有关检查井,垫层下部位置,设置水泥稳定砂砾,厚度控制300m,宽度为垫层外扩150mm。管线穿越井壁位置,通过沥青油麻采取密实填充,迎水面位置,以聚硫密封膏完成封口处理,检查井井底位置,同标准图相比,下降5cm高度;第二,管道回填期间,以砂砾石为主,回填高度需准确控制,同道路结构层保持相平;第三,HDPE双壁波管管口,在与检查井进行连接上,以油麻与沥青漆中介层做法为主,首先,对管壁外表面采取仔细彻底清理,保持干净无杂物。其次,对沥青漆采取均匀涂刷,以沥青基浸泡处理过后的油麻,对管壁进行缠绕,并均匀撒上粗砂,之后完成固化,时间控制在24h。处理长度上,以井墙厚度为标准。最后,砌入检查井,对井墙同管壁之间,通过沥青油麻采取密实填充。
(4)雨水口设计
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造物,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点。通常设置在距离城市道路、广场、交叉口、路沟一定距离处,收集路面的雨水,然后通过连接管汇入人行道下的排水管渠。科学合理布设雨水口,可以防止雨水漫过街道或造成街道积水和沉淀,妨礙交通或有害道路;否则,会造成城市道路的积水问题,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应考虑城市雨水流量的设计。
基于纵横坡度、路面粗糙程度以及允许积水深度,结合道路纵断面图,对雨水口间距做出合理明确。有关雨水口,以偏沟式双箅及多箅雨水口为主,雨水口篦子,需设置防盗链,深度H≤11m,内、外壁需进行抹面处理,材料以水泥砂浆与防水剂为主,厚度控制在20mm。有关双箅雨水口连接管,则以d300mmI级钢筋砼承插口管为主,而多箅雨水口连接管,则以d400mmI级钢筋砼承插口管为主,接口为主以橡胶圈为主,官底坡度i≥0.01。基础部分,以120°砼为主。雨水口及连接管混凝土基础下部,设置相应的垫层,以C10砼为主,厚度控制在200mm,宽度为管基外扩300mm,垫层下部位置,砂土密实度应当超过95%。
雨水口的布设位置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比如道路方向、周边广场以及建筑物、绿化情况、土壤情况等。原则上,应该设置在汇水点和截水点上,比如建筑物落水管的附近,道路低洼地带,小区出入口等,不宜设置在分水点及道路转弯曲线段、建筑物门口。
雨水系统排水不畅的原因大多是雨水口布置不当所致。城市道路雨水口间距宜在25m~50m之间,但根据排水工程相关规定,间距宜在30m~50m之间,由于实际规定范围大,在实际布设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在排水服务范围内,与排水管线连接的雨水口数量太少,雨水口之间的距离过大。
(2)独立的雨水口的泄水能力没有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由于道路纵坡过大或者横坡过小,导致雨水口的水头高度太高或者太低,降低了泄水能力。
(3)由于布设位置不当,地表径流不能快速流入雨水口,从而雨水口的集水能力不足,雨水口一般不设街角或最低道路高度,运行时间长,后期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进入雨水杂物处理不及时,雨水口堵塞加重,雨水收集能力逐渐减弱。
(4)雨水口箅形选用不当,导致入水缓慢,泄水不足。
结论:
城市道路属于交通安全顺畅运行的关键载体,雨水会形成侵蚀影响,并引发内涝问题。所以,城市道路设计期间,务必重视对雨水排水系统的科学合理设计,严格基于设计规范标准,确保设计的科学可行性。同时,基于城市具体情况,使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城市排水的实际需求,有效防范内涝问题。此外,有关人员还需积极探索优化设计,使雨水排水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以此保障城市道路安全顺畅运行。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