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强化四个方面,构筑地质灾害治理的“生命工程”基础

新闻时间:2024-05-09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当下,汛期已至,各地进入地质灾害“应战”状态。结合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在基层调研中遇到的几个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做细做实地灾防治这项“人民至上”的“生命工程”,还需要用“四个再”补齐实践中应对处置方面的短板。


一是地灾成因认定必要时“再调查”,把地灾应对处置客观公正的要求落到实处。汛期各类小型灾害多发频发,地质灾害是其中一种。近年来,在人员伤亡较少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引起上级乃至社会层面的关注,个别地方出现了将一时难以定性的灾害或其他灾害往地质灾害“篮子”里装的倾向。背后的原因,有灾害成因认定需要调查分析的客观因素,也有认定灾害性质不同则处理方式和责任就有区别的主观考虑。笔者建议,对于相关部门或地方政府上报的“地质灾害”,不能简单地以灾情分级处置规定作为认可性质的依据,而是要认真分析研判、科学分类处置。尤其是对明显存疑的灾情报告,要指出疑点加强指导,限期补充完善结论;对一些影响较大的灾情或者地方未在规定期限内完善的灾情报告,应当派出调查组及时赴现场调查核实,指导地方科学认定灾害成因。同时,相关部门在上报地灾前,应当先会商同级自然资源部门意见,而自然资源部门也要主动配合、调查核实、出具意见。


二是自然资源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再加强”,把部门联动、协同防治的要求落到实处。从现实工作来看,对于一些部门向政府报告的与自然资源部门职能关联的灾险情信息,同级自然资源部门却未能同步掌握。这一情况将造成应对处置上的滞后与被动。笔者建议,除了事发地的单位和个人要第一时间向当地自然资源部门上报地灾信息以外,汛期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与同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联动机制,及时共享掌握有关灾情信息。目前,陕西已建立自然资源部门与相关部门灾险情信息报送制度,以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调度“失灵”。


三是地灾值班值守专业化制度化“再规范”,把地灾应对处置闭环高效的要求落到实处。灾险情报告的质量、速度和效果,直接影响相关判断决策和后续应对处置。发生灾险情时,地质灾害值班室是第一时间接报和向上报告的关键岗。笔者以为,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在进一步规范值班值守上下功夫。值班人员要从“无专职、轮流值”向“有专职、专业化”方向规范,由熟悉政策的专业人员专职从事汛期值班工作;值班值守制度要从“有制度、有要求”向“重操作、流程化”方向优化,如接打电话要规范用语、信息报送有步骤样式等;值班室作用要从“打电话、报信息”向“信息池、调度室”方向延伸,健全多源、规范、通畅的地灾值班值守机制,形成地灾高效应对处置的闭环。


四是地灾隐患点防治工作目标“再转变”,把“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的要求落到实处。目前,地方政府和自然资源等部门通过地灾调查评价等明确了地灾隐患点并建立完善了防灾避险管控机制,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认识误区,以为做好地灾防治就是管好隐患点,只要隐患点不发生灾情,就做到了履职尽责。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一些地方不愿意认定过多的地灾隐患点,也容易导致一些潜在地灾风险区域成为防治工作的漏洞。笔者以为,进一步做好地灾防治工作,必须大力推动防治目标从“偏重隐患点防灾”向“辖区全域防灾”转变,提高全域风险意识,强化全域防治能力,把目前自然资源部大力推动的“由‘隐患点’单一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转变”的要求落到实处。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