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手把手教你做编录:探槽、钻探、坑探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
一、槽探工程
(一)工程布置及质量要求
探槽是揭露地表地质体(矿体)的主要工程之一,主要用于矿(化)体、破碎蚀变带、异常浓集中心的揭露检查和己知矿(化)体的追索控制。工作前期,工程布设可放稀间距,以对矿(化)体的宏观控制为目的。随着工作进展,主矿带、主矿体分布地段,工程间距原则上应以探求相应级别资源量的勘查网度为准。
探槽布置在覆盖厚度不超过3米的地段,垂直于目标地质体长轴方向、岩层走向或总的构造线方向布置。断面规格一般不硬性规定,要求槽底宽不得小于0.5—0.8米,深度一般不大于3m,进入新鲜基岩达到0.3—0.5米,以能看清楚产状为原则。
(二)探槽素描方法
1、探槽的素描一般绘制一壁一底展开图。一般南北向绘西壁,东西向绘北壁,北东向绘北西壁,北西向绘北东壁,素描图的摆放要求南端、南西端、西端、北西端置于图纸左侧作为起点。如果探槽两壁地质现象相差较大时,则需绘制两壁一底。
2、图上槽壁置于槽底上方,当规定的素描槽壁缺失或无法素描时,描绘另一壁,素描图槽壁置于槽底下方,仍然满足素描图摆放要求。
3、编录人员到现场后,要首先对探槽内的地质现象作总体了解,对主要地质现象细心观察,统一认识,然后分工编录。
4、在探槽两头,分别钉上写有探槽编号的木桩,用皮尺拉好基线,基线要靠近素描的一壁,固定在两端木桩上,读出皮尺米距,用罗盘测量基线方位角与坡度角(若探槽方向及坡度变化较大时,应分段进行测量)。为了使编录起始点与坐标测量点完全吻合,规定两头木桩均钉在编录时槽头处,木桩作为两端坐标点,两木桩间距即代表探槽实际长度。
5、根据基线的坡度角及长度,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尺轻轻画上基线(注上米距)及基线桩,若探槽坡度、走向变化较大而转换导线时,还要在图上标注转换点。成图后基线不着墨,基线桩要保留并着墨,以便于检查作图质量。
6、用卷尺或有刻度的竹竿,沿着基线所示距离丈量地形、地质特征点(如槽壁地形线、分层界线、构造线、样品位置等)到皮尺的铅直距离。将读数告诉作图者,作图者面对槽壁进行素描,并按实际形态如实勾绘,并将产状要素、标本、样品等标注于相应位置上。因为素描方向往往不垂直于岩层或构造走向,故槽壁上所表示的地质界线均按视倾角绘制。标注产状为真倾角。
7、槽壁按实际形态绘制,槽底按lcm宽规则形状绘制,为了在平面图上便于应用,水平标尺长度用基线长度的水平投影;槽壁内容应将各种地质界线在槽壁底线上交点垂直投影到槽底上,即槽底的地质体、地质界线应与槽壁对应(岩性花纹线可不对应)。根据地质体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的关系,绘出槽底平面上各走向线及相应花纹。
8、在素描图上凡厚度(宽度)大于一毫米的地质体均应予以表示,对不足一毫米,但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特别是矿化特征、各种地质关系等),应酌情放大表示。
9、化学样槽布置在槽壁与槽底的接合处,并用红油漆在实地将样槽画出并标注样号,避免阶梯式采样(尽量避免采样重段或跳采);除化学样外,岩金矿区预查、普查阶段或根据设计要求,还须按2m—5m间距采岩石样全槽控制,其它矿种(多金属)在主干槽中按2m—5m间距采岩石样进行全槽控制。
10、为能够表示含矿性,矿体部位一律先采用岩石花纹符号表示,待有分析结果后,依矿种和品位区段(一般按主矿种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的相应色标上色。探槽素描图式见图4-1。
(三)文字记录内容
探槽编录文字记录除一般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文字记录正文前应注明:工程位置、施工目的是否达到地质目的,人员分工、素描方向、基线坡度、方位、素描水平长度、测量长度,使用工作量及槽头座标等。
2、文字必须记录层位、分层顺序号、距工程起点的距离(即分层米距,按水平距记录)、地质描述(内容包括:岩石或矿石名称、岩性、矿化及蚀变特征、产状及形态变化、接触关系、构造及其它地质现象)、样品及标本号,覆盖层厚度。对刻槽化学样应注明样槽方位、坡度及长度。作图法得出的水平样长要与计算法得出的水平样长吻合。分层的起止米距,以地质界线在槽壁与槽底接合部位的交点在水平标尺上投影读数为准。
3、文字描述记录要求地质术语用词要恰当、准确、精练,并反复校对,做到文图相符。产状、样品、标本等应着墨。并及时整理样品、标本送样。收到分析结果后,应将分析数据及时填入样品分析结果表,并圈出矿体或矿化体。薄片鉴定结果应抄录于记录的适当位置,并结合野外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4、残坡积中,如有矿石或矿化蚀变岩石的转石应记录并单独素描表示。
(四)其它要求
1、当地形坡度大,探槽又很长时,槽壁可分段铅垂移动表示(见图4-2)。注意分断处尽量不要选择在矿体(层)、地质界线处,各分段之间的地质现象及槽壁轮廓应严格扣合。
2、当探槽拐弯(即方位发生变化)时,如果拐弯方位角差值小于15度时,槽壁和槽底应连续绘制,拐点应作标记;大于15度时,槽壁连续绘制,槽底则相应裂开或重叠表示,裂口(或重叠)之角度等于两个方位角之差值(要注意裂口处地质体的连接扣合)(见图4-3 A、B)。
3、探槽素描图上,槽壁最低点与槽底之间的间距,定为2厘米,以便标注。
4、水平标尺距槽底1厘米,垂直标尺距槽头木桩l厘米,并置于左方。
5、探槽两端点注明座标(即实测座标;一般只测探槽起点座标)。
6、图名与槽壁最高点距视图大小采用2—5厘米为宜,保持图面紧凑性。
7、一般情况下样品分析结果表在下方,图例在右。
二、浅井工程
1、在矿产勘查过程中,为了解矿体浅部变化情况,在地形比较平缓不能使用硐探工程探矿,或者探槽深度达不到目的时,则布设浅井。
2、浅井挖掘深度一般不超过20m,其开口形态为一矩形,断面格为1.2×0.8—l.0m(长×宽)。施工时浅井的长壁方向要与勘探线剖面方向一致。
3、浅井编录采用四壁逆时针平行展开法进行素描,素描图按规则的垂直壁绘制。
4、皮尺挂在第一壁即垂直矿体走向(或与勘探线一致)一壁的中心线上。第一壁规定如下:南北向,西壁为第一壁;东西向,北壁为第一壁;北东向,北西壁为第一壁;北西向,北东壁为第一壁。第一壁左上方标明方位,其它三壁标明是那一方位的壁,并在素描图的左上方标明井口座标(见图4-4)。
5、地质编录随工程进展每掘进1一2m及时编录,以免因过高不易观察、取样或因支护而影响地质现象的观察。编录时井壁一律按规则的垂直壁从上至下进行素描。
6、利用皮尺米距和钢卷尺实际控制地质界线、标志面、岩层产状、主要节理、断层、样槽位置,并绘制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7、控制各地质界线时,钢卷尺尽量垂直于皮尺,地质界线需用产状按不同壁的方向换算校正。换算时将四个井壁看成是四个不同方向的剖面,按各自的视倾角绘制花纹。
8、矿脉、矿化、标本、样品等均应表示到相应的位置上。
9、刻槽化学样取样一般是在长壁中间垂直取样,并对矿(化)体围岩按2m间距采岩石样。如矿(化)体不稳定,变化比较大,亦可对壁或四壁取样。
10、文字记录内容基本与探槽记录内容相同。特别注意不同壁地质内容有差异时,应分别详细描述。
钻 探
Drilling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有修改)。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岩心管理
(1)岩(矿)心排放入箱
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
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3)岩心牌
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写的岩心牌,以隔开两次提取的岩(矿)心。没有取得岩(矿)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并在岩心牌上注明,岩心牌用2H-4H铅笔填写,岩心牌见表3。
(4)岩心箱编号
岩心箱装满后,用油漆在每一箱的侧壁注明: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矿)心编号及岩心箱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5)岩心长度丈量
编录前应先对岩(矿)心进行丈量:测量岩(矿)心的长度时,不论岩(矿)心磨损程度如何,都应将各段紧密连接,放平丈量。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采出的岩(矿)心,如果有沿纵柱劈裂为两块或数块的现象,就应先检查各块是否属于同一圆柱体,然后再连接丈量。
2.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1)回次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回次岩(矿)心采取率=本回次提取的岩心总长/本回次进尺数×100%
若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即岩心总长大于回次进尺时,一般皆为残留岩心所引起。其处理方法是:进尺数不变,修改岩心实长数字,将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的部分(即岩心实长比回次进尺多出的部分),依次往上一回次推。若上一回次的岩心实长由于加上推上来的岩心长比进尺数大,回次岩心采取率又超过100%时,继续往上推,一般只能往上推三个回次,如果回次岩心采取率仍大于100%时,则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查明原因。
(2)分层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分层岩(矿)心=分层各回次取出的岩心总长/(分层下界孔深-分层上界孔深)×100%。岩心采取率全孔大于70%,矿层及顶底板围岩5米内采取率大于80%。
(3)换层孔深计算方法
一个回次内换层有下列两种情况:①.本回次换层位置小于岩心长度的50%时:a 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②.本回次换层位置大于岩心长度的50%时:a 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本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本回次孔深-本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
两个回次内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上回次岩心采取率。
空回次内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钻孔天顶角、方位角测量及要求
钻孔天顶角、方位角一般要求斜孔每钻进50米,直孔每钻进100米测量一次钻孔天顶角和方位角(当天顶角弯曲超过5度时,测斜间距应按斜孔对待)。钻孔换径或见主矿体时,均应加测天顶角和方位角。天顶角弯曲每百米要求:直孔不超过2度,斜孔不超过3度。
4.钻孔孔深测量及要求
孔深验证每钻进100米或见主矿层、重要标志层、下套管前和终孔后均需用钢卷尺丈量钻具,验证孔深。孔深校正最大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超出允许误差时,查找原因并及时清除。
5.简易水文观测及要求
简易水文观测包括孔内静止水位,冲洗液消耗量,涌水位置、涌水量及水头高度,漏失位置和漏失量等。视具体情况(涌水、漏水、坍塌、缩径、溶洞等)与分队技术负责协商向机台提出简易水文观测的具体内容。
6.原始班报表记录及要求
机台原始班报表应由专人负责,必须按报表的内容和要求逐项填写,准确计算孔深,详细填写简易水文观测及钻进技术参数。若发生事故时则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处理方法、处理步骤及效果等。记录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并如实反映情况。原始班报表在终孔后汇定成册,归档存查。
7.技术负责、地质组长应及时到现场检查钻孔施工情况及孔内见矿情况等。
8.钻孔终孔
(1)依据钻孔施工目的和所获地质资料,编录技术员提出终孔意见,经技术负责研究,批准后才可终孔。重要钻孔要报大队总工审批后方可终孔。
(2)终孔要考虑到矿层底板标志是否存在,含矿层位是否穿过标志层。过矿孔深要大于夹石剔除厚度。
(3)下达测井通知书。
(4)终孔通知:钻孔终止施工前,如已达到设计目的,所获地质资料齐全,数据无误,编录技术员可填写终孔通知书,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钻孔终止施工。
(5)凡要封闭的钻孔,机台应按要求认真执行。封孔后要埋设孔口标志,一般采用标号不小于325#水泥封孔,孔口立木桩标志桩并注记矿区名称、勘探线号、孔号、孔深、开孔日期、终孔日期、施工单位等,木桩标志桩要掩埋牢固,孔口1平方米范围内用水泥封孔,以防地表水流入孔内。
9.钻探工程测量定位:待测区全部钻孔施工结束后,用仪器测量钻探工程坐标定位。
10.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技术负责或施工单位反馈工程质量问题。
三、钻孔地质编录
1.编录前的检查工作
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2.岩(矿)心描述内容:
(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3.样品采集
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
(1)化学样
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化学样选取在矿化较好地段,矿体顶底板各采取一到两个化学样。样长一般为2米,最短不小于1米。每层最后一个样长>1米时单独取样,<1米时与前样合并,并合理分为两个样,使每个样长不小于1米。确定矿心采样间隔,将该采样间隔内的矿心编号记录下来,以便进行采样。当一块矿心包括不同矿石,需分别采样时,应尽量设法在换层处打开,分别编号,只有小于允许夹层厚度之夹层,才不需打开。化学样用劈心法采取,样重3-5千克(体积×体重×允许最小采取率≤样重≤体积×体重),其代号为H。
化学样用二分之一劈心法取样:沿矿心长轴劈成两半,一半送实验室,一半保留,保留的矿心用油漆写上原编号,按顺序保存于岩心箱中。劈心时应注意主要标志面的倾斜方向,并考虑到矿化强弱分布情况,以免两半矿心金属矿物的含量不均,引起品位误差。
(2)光谱样
目的是了解岩心的元素组合、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矿化及异常段分布范围,指导找矿工作。
未采化学样的岩心全孔采集光谱样。光谱样用连续拣块法采取,样品重量不小于150克,其代号为GP。
(3)物相分析样
目的是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确定矿体中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的界线。
物相分析样要用化学分析样中的副样中选送,送样要及时,以免样品变质,影响分析质量。其代号为WX。
(4)岩矿鉴定样
目的是研究岩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组合、交切关系及变质蚀变现象等,确定岩矿石名称,为研究成矿条件、矿石质量提供依据。
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矿石,岩石一般作薄片鉴定,矿石作光、薄片鉴定。每件样品均采集正副样,正样送实验室鉴定,副样留分队对比研究。薄片样代号为b, 光片样代号为g。
(5)小体重样:
目的是测定矿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样品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并照顾到品位和分布的代表性。要求主要类型小体重样20—30个。在岩矿心上采取小体重样,样品长一般为5厘米。其代号为XT。
4.勘探线剖面图、设计柱状图
根据钻孔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度的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以指导找矿工作。
5.小结
钻孔完工后,应编写钻孔地质编录小结,其内容如下:
(1)目的任务及施工结果
(2)钻孔质量评述
(3)孔内地质情况
(4)存在的问题及认识
其中孔内情况应着重描述,如:岩性分层情况,地质矿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和矿床类型等。
6.综合记录
在各种化验结果和岩矿鉴定结果到齐后,及时编写钻孔综合记录。综合记录应在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编写。其内容要求精练,主要包括: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蚀变、岩心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锐角)等。
随着钻孔施工的进展,依据原始编录资料编制必要的图表,进行修正、补充归纳。
五、室内整理
1.随着钻孔施工编录进展,及时整理野外编录资料,(含标本、样品)
2.绘制勘探线剖面图、柱状图
根据大队统一格式和图例编制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勘探线比例尺一般为1:1000,柱状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1:500,为缩短长度,厚大无矿化岩层可用缩减法表示(缩减层单层总长不得小于5厘米)。
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分层界线和各种数据准确,与文字记录有关内容和数据相符。
3.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相应填入柱状图和注记、补正文记录。
4.文、图和数据等要求整饰着墨,终孔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和有关的附属表格及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六、检查情况
钻孔完工后原始地质编录进行自检、互检,分队技术负责定期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1.自检
要求编录技术员对各项资料进行100%自检,检查内容有当天的原始记录、所采集的样品及图件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作阶段性检查,全面检查本阶段各项工作内容。
2.互检
地质组长及时对编录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资料进行100%互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分队技术负责定期抽查
分队技术负责要分阶段对各组资料进行抽查,抽查率为30-50%,实地抽查率为20%,发现问题应督促编者及时修改。
七.提交资料
1.钻孔原始记录;
2.钻孔综合记录;
3.钻孔柱状图;
4.各种采样登记表;
5.各种分析鉴定报告;
6.岩矿心、标本等实物资料和照片;
7.钻探编录工作总结;
8.“三级”质量检查记录。
八.编录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确保高效优质全面完成任务,在该细则中还要强调遇到下述问题的一些处理办法
1.任务变更
单孔施工中,因地质情况与预想不同或其他原因,需部分改变原设计时,编录人员应及时提出变更任务意见,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发出变更任务通知书。
2.孔深校正超差
孔深如超出允许误差,必须重新测量,寻找原因,及时进行校正。孔深校正超差,可在最后五个回次内配赋,若测量段内有矿层(体)时,则应按分层厚度加权配赋。
3.补采岩矿心
打孔目的在找矿,为防止“丢矿”,必须重视岩矿心采取率。
当矿体(层)或顶底板岩心采取率达不到设计规定时,编录人员应及时填写补采岩矿心通知书,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下达由机台执行。
在沉积岩中编录时,岩石成层性明显,坑道方向改变后,坑道壁上的倾角线、顶板上的走向线在投影时,方向和角度都有变化,出现岩石花纹不连续,用直线在转向处分开。
5) 坑道施工坡度改变时,也要分段编录,如平坑改为斜坑或斜坑改为平坑,编录只需在变化的位置注明坡度角即可。
坑 探
Adit prospecting
坑道原始编录
坑探工程是指为揭露、追索和圈定深部矿体而挖掘的地下巷道。是矿床勘探阶段所采用仅次于钻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提高矿床勘探程度,尤其是开采地段的勘探精度,检查评价钻探结果等。
分类:水平坑道、垂直坑道和倾斜坑道。
1、水平坑道
(1) 平硐——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水平坑道,往往具有探采结合作用。
(2) 石门——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掘进的水平坑道,起联络作用,无直接探矿意义。
(3) 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为在矿体内掘进的水平坑道,是主探矿水平巷道之一。
(4) 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内沿脉,主探矿巷道之一。
(5) 石巷——无地面直接出口,为平行矿体走向一般在矿体下盘围岩内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外沿脉,无探矿作用。
(6) 盲中段辐穿——在天井或上山中开口,沿矿体厚度方向掘进的水平探矿穿脉。
2、垂直坑道
(1) 竖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铅直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无探矿作用。
(2) 暗井——无直接地面出口,在水平巷道内,由上向下开凿的铅直坑道,为探矿工程之一。
(3) 天井——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铅直或陡倾斜坑道,分为揭露矿体的探矿天井与无探矿作用的联络、溜矿、通风天井。
3、倾斜坑道
(1) 斜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倾斜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其中在矿体下盘围岩中掘进者,无探矿作用。
(2) 上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缓倾斜坑道。脉内上山具探矿作用。
(3) 下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缓倾斜坑道。成巷是“下山”的别名。
• 探矿坑道设计:
首先在设计的中段地质平面图上完成水平坑道设计,在设计勘探线剖面图上完成垂直与倾斜坑道设计,然后转绘到矿体投影(纵或水平)图、矿床地质图和其它图件上。设计坑道一般以虚线表示,已施工的实际坑道以实线表示,并注明编号。坑探工程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确定巷道的方向、坡度、断面规格、运输、支护、通风、排水、照明等以及相应的工程量表、施工的安全事项。
• 探矿坑道设计要求:
①坑口位置应有利,避开断裂破碎带、流沙层等不利因素;以尽可能短的距离接近矿体来确定掘进方位;
②坡度在(3~5‰)之间,断面规格为(1.5~2.0m(宽)×1.8~2.0m(高);终止深度要求穿过矿体(蚀变带)1~2m;
③计算进尺,说明坑道穿过地段预计的地质构造现象,尤其是对不利的稳定性差的岩层、断裂破碎带、溶洞、流砂层等现象应予特别说明,以利于采取措施保证掘进施工安全和坑道使用安全。
④坑道设计通过批准,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地质指导和取样、编录工作;达到目的及时验收,然后下达停工通知书。
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探矿和采准、采矿坑道以及坡度小于45°的各类斜坑等。
编录:坑道素描图绘一壁及顶,对于薄、陡倾的矿脉,也可以只绘一顶,探矿坑道还应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地绘掌子面素描图。基点及基线布置在坑道顶的中线上。坑道素描图用压平法展开。绘图壁首选正南壁、南西壁、东南壁或正西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标本、样品尽量在顶或绘图壁采取,否则应加绘局部素描图。对重要而微小的地质现象要用大于1 :50的素描图或照片、录像记录。坑道轮廓可简化,按设计值或平均值绘制。坑道顶的地质现象按地质产状投到包含基线的“顶面”上,按正投影绘制。坑道壁斜度大于75°时按铅直面绘制,否则应在备注中注明其斜度。坑道方向变化时,如果弯曲度大于15°(包括15°)则用裂开方式表示。拐点要有坐标数据,坑道顶连续绘出,坑道壁相应地裂开或重叠,重叠部分绘采样或有重要地质现象部分,或者是后掘进部分。掌子面的顶和壁的轮廓要与顶和壁的素描图吻合。
编录方法采用导线法:坑道编录前要对巷道的顶、壁进行冲洗露出新鲜岩石,编录人员每天要对掌子面进行素描,采用压顶法编录坑道长度不应超过30m。
基本步骤如下:
①踏勘准备:观察地质现象,判断素描对象,统一认识,划分地质界线等,若坑道被污染,应清理干净。
②在素描之前要取得有关的测量资料,如导线方位、长度、导点编号等。相邻两导点间距不得大于30米,坑口、末端、转弯处、岔口必须设导点。设置导线,测定导线方位角、倾角,导线为皮尺或测绳,应挂在井巷工程测点上。水平坑道素描一般应挂设在顶板中线上,也常有挂设在壁顶或腰线上的;倾斜或竖直井巷编录时,应沿主边壁(角)挂设导线,亦有挂设于中心线的。
③测绘,沿导线按一定间距(如1~2m),用钢卷尺或木尺作支距,测绘井巷(素描部位)轮廓;同时将地质界线点及所有地质现象标绘在图纸(方格纸)上。比例尺:1∶100,水平与垂直比例就一致。
④徒手勾画地质界线,注明花纹、颜色、符号。
⑤标测取样点、采标本点位置及岩层、矿体、构造产状等。
⑥作简要文字描述。
⑦经现场检查无误,室内及时整理资料与清绘图件
用自动化系统制图的同时,也要作手工素描图。绘成以基线为中线的等宽坑道素描及包含基线的等高铅直面坑壁素描。地质现象如界线、产状,标本和样品位置均沿地质走向投影到坑顶或壁上。掌子面上的界线、标本、样品等沿脉标在坑顶,穿脉标在坑壁。
整理时,应按坑道实际方位绘素描图。有矿的和有重要地质现象的坑道,以及太长的坑道和未能按实际方位绘制的坑道,还要用相当于采样平面图或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按实际方位展绘其坑顶平面图。整理的图上要有坐标方格网。
坑道素描图应绘于方格厘米图纸上,内容有:开口坐标、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或坑道素描图成图后,只保留坑口基点)、基线方位、水平比例尺、图例、各地质体分层界线、断层线及编号、矿层(体)界线及矿体号、岩矿石标本采集位置及编号、分析结果,测量各种产状位置及数据,刻槽样沟位置及编号。
坑道原始编录重点提示:
1.施工中严格控制方向及坡度,处理好施工→编录→采样关系。
2.确定绘图方向:
东西向坑道——左西、右东绘图;
南北向坑道——北左、南右绘图。(左大右小原则)
3.布样:位置在主壁腰线以下,布样原则与探槽布样相同。
4.基线:基点及基线布于坑顶中央。
5.素描作图:用压平法作一顶、两壁展开图。
6.拐点作图:
(1)坑顶:导线始终连续绘制,以拐点为旋转点,以中线为准,内侧裂开呈扇形岔口,外侧的拐弯处,因会遮档前一导线的局部而切去同样大小的扇形面。
(2)坑壁:分别对应坑顶裂开或切去遮当面。
7.点线投影与探槽相似。
8.地质描述、记录与探槽相似。
9.老硐编录:(1)首先注意安全;(2)方法按实测剖面及槽、坑编录方法,侧重与从简结合原则进行。(3)如要参加储量估算,应对矿体刻槽取样。
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各单位规定可能不一样):
沿脉坑道YM ,穿脉坑道CM,石门SM,薄片b,光片g,基本化学分析样H,照片zp,标本B,大体重样T,小体重样XT,选矿试验样XU,老硐LD,勘探线P
一、槽探工程
(一)工程布置及质量要求
探槽是揭露地表地质体(矿体)的主要工程之一,主要用于矿(化)体、破碎蚀变带、异常浓集中心的揭露检查和己知矿(化)体的追索控制。工作前期,工程布设可放稀间距,以对矿(化)体的宏观控制为目的。随着工作进展,主矿带、主矿体分布地段,工程间距原则上应以探求相应级别资源量的勘查网度为准。
探槽布置在覆盖厚度不超过3米的地段,垂直于目标地质体长轴方向、岩层走向或总的构造线方向布置。断面规格一般不硬性规定,要求槽底宽不得小于0.5—0.8米,深度一般不大于3m,进入新鲜基岩达到0.3—0.5米,以能看清楚产状为原则。
(二)探槽素描方法
1、探槽的素描一般绘制一壁一底展开图。一般南北向绘西壁,东西向绘北壁,北东向绘北西壁,北西向绘北东壁,素描图的摆放要求南端、南西端、西端、北西端置于图纸左侧作为起点。如果探槽两壁地质现象相差较大时,则需绘制两壁一底。
2、图上槽壁置于槽底上方,当规定的素描槽壁缺失或无法素描时,描绘另一壁,素描图槽壁置于槽底下方,仍然满足素描图摆放要求。
3、编录人员到现场后,要首先对探槽内的地质现象作总体了解,对主要地质现象细心观察,统一认识,然后分工编录。
4、在探槽两头,分别钉上写有探槽编号的木桩,用皮尺拉好基线,基线要靠近素描的一壁,固定在两端木桩上,读出皮尺米距,用罗盘测量基线方位角与坡度角(若探槽方向及坡度变化较大时,应分段进行测量)。为了使编录起始点与坐标测量点完全吻合,规定两头木桩均钉在编录时槽头处,木桩作为两端坐标点,两木桩间距即代表探槽实际长度。
5、根据基线的坡度角及长度,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尺轻轻画上基线(注上米距)及基线桩,若探槽坡度、走向变化较大而转换导线时,还要在图上标注转换点。成图后基线不着墨,基线桩要保留并着墨,以便于检查作图质量。
6、用卷尺或有刻度的竹竿,沿着基线所示距离丈量地形、地质特征点(如槽壁地形线、分层界线、构造线、样品位置等)到皮尺的铅直距离。将读数告诉作图者,作图者面对槽壁进行素描,并按实际形态如实勾绘,并将产状要素、标本、样品等标注于相应位置上。因为素描方向往往不垂直于岩层或构造走向,故槽壁上所表示的地质界线均按视倾角绘制。标注产状为真倾角。
7、槽壁按实际形态绘制,槽底按lcm宽规则形状绘制,为了在平面图上便于应用,水平标尺长度用基线长度的水平投影;槽壁内容应将各种地质界线在槽壁底线上交点垂直投影到槽底上,即槽底的地质体、地质界线应与槽壁对应(岩性花纹线可不对应)。根据地质体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的关系,绘出槽底平面上各走向线及相应花纹。
8、在素描图上凡厚度(宽度)大于一毫米的地质体均应予以表示,对不足一毫米,但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特别是矿化特征、各种地质关系等),应酌情放大表示。
9、化学样槽布置在槽壁与槽底的接合处,并用红油漆在实地将样槽画出并标注样号,避免阶梯式采样(尽量避免采样重段或跳采);除化学样外,岩金矿区预查、普查阶段或根据设计要求,还须按2m—5m间距采岩石样全槽控制,其它矿种(多金属)在主干槽中按2m—5m间距采岩石样进行全槽控制。
10、为能够表示含矿性,矿体部位一律先采用岩石花纹符号表示,待有分析结果后,依矿种和品位区段(一般按主矿种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的相应色标上色。探槽素描图式见图4-1。
(三)文字记录内容
探槽编录文字记录除一般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文字记录正文前应注明:工程位置、施工目的是否达到地质目的,人员分工、素描方向、基线坡度、方位、素描水平长度、测量长度,使用工作量及槽头座标等。
2、文字必须记录层位、分层顺序号、距工程起点的距离(即分层米距,按水平距记录)、地质描述(内容包括:岩石或矿石名称、岩性、矿化及蚀变特征、产状及形态变化、接触关系、构造及其它地质现象)、样品及标本号,覆盖层厚度。对刻槽化学样应注明样槽方位、坡度及长度。作图法得出的水平样长要与计算法得出的水平样长吻合。分层的起止米距,以地质界线在槽壁与槽底接合部位的交点在水平标尺上投影读数为准。
3、文字描述记录要求地质术语用词要恰当、准确、精练,并反复校对,做到文图相符。产状、样品、标本等应着墨。并及时整理样品、标本送样。收到分析结果后,应将分析数据及时填入样品分析结果表,并圈出矿体或矿化体。薄片鉴定结果应抄录于记录的适当位置,并结合野外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4、残坡积中,如有矿石或矿化蚀变岩石的转石应记录并单独素描表示。
(四)其它要求
1、当地形坡度大,探槽又很长时,槽壁可分段铅垂移动表示(见图4-2)。注意分断处尽量不要选择在矿体(层)、地质界线处,各分段之间的地质现象及槽壁轮廓应严格扣合。
2、当探槽拐弯(即方位发生变化)时,如果拐弯方位角差值小于15度时,槽壁和槽底应连续绘制,拐点应作标记;大于15度时,槽壁连续绘制,槽底则相应裂开或重叠表示,裂口(或重叠)之角度等于两个方位角之差值(要注意裂口处地质体的连接扣合)(见图4-3 A、B)。
3、探槽素描图上,槽壁最低点与槽底之间的间距,定为2厘米,以便标注。
4、水平标尺距槽底1厘米,垂直标尺距槽头木桩l厘米,并置于左方。
5、探槽两端点注明座标(即实测座标;一般只测探槽起点座标)。
6、图名与槽壁最高点距视图大小采用2—5厘米为宜,保持图面紧凑性。
7、一般情况下样品分析结果表在下方,图例在右。
二、浅井工程
1、在矿产勘查过程中,为了解矿体浅部变化情况,在地形比较平缓不能使用硐探工程探矿,或者探槽深度达不到目的时,则布设浅井。
2、浅井挖掘深度一般不超过20m,其开口形态为一矩形,断面格为1.2×0.8—l.0m(长×宽)。施工时浅井的长壁方向要与勘探线剖面方向一致。
3、浅井编录采用四壁逆时针平行展开法进行素描,素描图按规则的垂直壁绘制。
4、皮尺挂在第一壁即垂直矿体走向(或与勘探线一致)一壁的中心线上。第一壁规定如下:南北向,西壁为第一壁;东西向,北壁为第一壁;北东向,北西壁为第一壁;北西向,北东壁为第一壁。第一壁左上方标明方位,其它三壁标明是那一方位的壁,并在素描图的左上方标明井口座标(见图4-4)。
5、地质编录随工程进展每掘进1一2m及时编录,以免因过高不易观察、取样或因支护而影响地质现象的观察。编录时井壁一律按规则的垂直壁从上至下进行素描。
6、利用皮尺米距和钢卷尺实际控制地质界线、标志面、岩层产状、主要节理、断层、样槽位置,并绘制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7、控制各地质界线时,钢卷尺尽量垂直于皮尺,地质界线需用产状按不同壁的方向换算校正。换算时将四个井壁看成是四个不同方向的剖面,按各自的视倾角绘制花纹。
8、矿脉、矿化、标本、样品等均应表示到相应的位置上。
9、刻槽化学样取样一般是在长壁中间垂直取样,并对矿(化)体围岩按2m间距采岩石样。如矿(化)体不稳定,变化比较大,亦可对壁或四壁取样。
10、文字记录内容基本与探槽记录内容相同。特别注意不同壁地质内容有差异时,应分别详细描述。
钻 探
Drilling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有修改)。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岩心管理
(1)岩(矿)心排放入箱
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
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3)岩心牌
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写的岩心牌,以隔开两次提取的岩(矿)心。没有取得岩(矿)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并在岩心牌上注明,岩心牌用2H-4H铅笔填写,岩心牌见表3。
(4)岩心箱编号
岩心箱装满后,用油漆在每一箱的侧壁注明: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矿)心编号及岩心箱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5)岩心长度丈量
编录前应先对岩(矿)心进行丈量:测量岩(矿)心的长度时,不论岩(矿)心磨损程度如何,都应将各段紧密连接,放平丈量。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采出的岩(矿)心,如果有沿纵柱劈裂为两块或数块的现象,就应先检查各块是否属于同一圆柱体,然后再连接丈量。
2.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1)回次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回次岩(矿)心采取率=本回次提取的岩心总长/本回次进尺数×100%
若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即岩心总长大于回次进尺时,一般皆为残留岩心所引起。其处理方法是:进尺数不变,修改岩心实长数字,将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的部分(即岩心实长比回次进尺多出的部分),依次往上一回次推。若上一回次的岩心实长由于加上推上来的岩心长比进尺数大,回次岩心采取率又超过100%时,继续往上推,一般只能往上推三个回次,如果回次岩心采取率仍大于100%时,则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查明原因。
(2)分层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
分层岩(矿)心=分层各回次取出的岩心总长/(分层下界孔深-分层上界孔深)×100%。岩心采取率全孔大于70%,矿层及顶底板围岩5米内采取率大于80%。
(3)换层孔深计算方法
一个回次内换层有下列两种情况:①.本回次换层位置小于岩心长度的50%时:a 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②.本回次换层位置大于岩心长度的50%时:a 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本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本回次孔深-本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
两个回次内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上回次岩心采取率。
空回次内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钻孔天顶角、方位角测量及要求
钻孔天顶角、方位角一般要求斜孔每钻进50米,直孔每钻进100米测量一次钻孔天顶角和方位角(当天顶角弯曲超过5度时,测斜间距应按斜孔对待)。钻孔换径或见主矿体时,均应加测天顶角和方位角。天顶角弯曲每百米要求:直孔不超过2度,斜孔不超过3度。
4.钻孔孔深测量及要求
孔深验证每钻进100米或见主矿层、重要标志层、下套管前和终孔后均需用钢卷尺丈量钻具,验证孔深。孔深校正最大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超出允许误差时,查找原因并及时清除。
5.简易水文观测及要求
简易水文观测包括孔内静止水位,冲洗液消耗量,涌水位置、涌水量及水头高度,漏失位置和漏失量等。视具体情况(涌水、漏水、坍塌、缩径、溶洞等)与分队技术负责协商向机台提出简易水文观测的具体内容。
6.原始班报表记录及要求
机台原始班报表应由专人负责,必须按报表的内容和要求逐项填写,准确计算孔深,详细填写简易水文观测及钻进技术参数。若发生事故时则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处理方法、处理步骤及效果等。记录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并如实反映情况。原始班报表在终孔后汇定成册,归档存查。
7.技术负责、地质组长应及时到现场检查钻孔施工情况及孔内见矿情况等。
8.钻孔终孔
(1)依据钻孔施工目的和所获地质资料,编录技术员提出终孔意见,经技术负责研究,批准后才可终孔。重要钻孔要报大队总工审批后方可终孔。
(2)终孔要考虑到矿层底板标志是否存在,含矿层位是否穿过标志层。过矿孔深要大于夹石剔除厚度。
(3)下达测井通知书。
(4)终孔通知:钻孔终止施工前,如已达到设计目的,所获地质资料齐全,数据无误,编录技术员可填写终孔通知书,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钻孔终止施工。
(5)凡要封闭的钻孔,机台应按要求认真执行。封孔后要埋设孔口标志,一般采用标号不小于325#水泥封孔,孔口立木桩标志桩并注记矿区名称、勘探线号、孔号、孔深、开孔日期、终孔日期、施工单位等,木桩标志桩要掩埋牢固,孔口1平方米范围内用水泥封孔,以防地表水流入孔内。
9.钻探工程测量定位:待测区全部钻孔施工结束后,用仪器测量钻探工程坐标定位。
10.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技术负责或施工单位反馈工程质量问题。
三、钻孔地质编录
1.编录前的检查工作
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2.岩(矿)心描述内容:
(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3.样品采集
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
(1)化学样
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化学样选取在矿化较好地段,矿体顶底板各采取一到两个化学样。样长一般为2米,最短不小于1米。每层最后一个样长>1米时单独取样,<1米时与前样合并,并合理分为两个样,使每个样长不小于1米。确定矿心采样间隔,将该采样间隔内的矿心编号记录下来,以便进行采样。当一块矿心包括不同矿石,需分别采样时,应尽量设法在换层处打开,分别编号,只有小于允许夹层厚度之夹层,才不需打开。化学样用劈心法采取,样重3-5千克(体积×体重×允许最小采取率≤样重≤体积×体重),其代号为H。
化学样用二分之一劈心法取样:沿矿心长轴劈成两半,一半送实验室,一半保留,保留的矿心用油漆写上原编号,按顺序保存于岩心箱中。劈心时应注意主要标志面的倾斜方向,并考虑到矿化强弱分布情况,以免两半矿心金属矿物的含量不均,引起品位误差。
(2)光谱样
目的是了解岩心的元素组合、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矿化及异常段分布范围,指导找矿工作。
未采化学样的岩心全孔采集光谱样。光谱样用连续拣块法采取,样品重量不小于150克,其代号为GP。
(3)物相分析样
目的是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确定矿体中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的界线。
物相分析样要用化学分析样中的副样中选送,送样要及时,以免样品变质,影响分析质量。其代号为WX。
(4)岩矿鉴定样
目的是研究岩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组合、交切关系及变质蚀变现象等,确定岩矿石名称,为研究成矿条件、矿石质量提供依据。
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矿石,岩石一般作薄片鉴定,矿石作光、薄片鉴定。每件样品均采集正副样,正样送实验室鉴定,副样留分队对比研究。薄片样代号为b, 光片样代号为g。
(5)小体重样:
目的是测定矿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样品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并照顾到品位和分布的代表性。要求主要类型小体重样20—30个。在岩矿心上采取小体重样,样品长一般为5厘米。其代号为XT。
4.勘探线剖面图、设计柱状图
根据钻孔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度的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以指导找矿工作。
5.小结
钻孔完工后,应编写钻孔地质编录小结,其内容如下:
(1)目的任务及施工结果
(2)钻孔质量评述
(3)孔内地质情况
(4)存在的问题及认识
其中孔内情况应着重描述,如:岩性分层情况,地质矿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和矿床类型等。
6.综合记录
在各种化验结果和岩矿鉴定结果到齐后,及时编写钻孔综合记录。综合记录应在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编写。其内容要求精练,主要包括: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蚀变、岩心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锐角)等。
随着钻孔施工的进展,依据原始编录资料编制必要的图表,进行修正、补充归纳。
五、室内整理
1.随着钻孔施工编录进展,及时整理野外编录资料,(含标本、样品)
2.绘制勘探线剖面图、柱状图
根据大队统一格式和图例编制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勘探线比例尺一般为1:1000,柱状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1:500,为缩短长度,厚大无矿化岩层可用缩减法表示(缩减层单层总长不得小于5厘米)。
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分层界线和各种数据准确,与文字记录有关内容和数据相符。
3.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相应填入柱状图和注记、补正文记录。
4.文、图和数据等要求整饰着墨,终孔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和有关的附属表格及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六、检查情况
钻孔完工后原始地质编录进行自检、互检,分队技术负责定期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1.自检
要求编录技术员对各项资料进行100%自检,检查内容有当天的原始记录、所采集的样品及图件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作阶段性检查,全面检查本阶段各项工作内容。
2.互检
地质组长及时对编录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资料进行100%互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分队技术负责定期抽查
分队技术负责要分阶段对各组资料进行抽查,抽查率为30-50%,实地抽查率为20%,发现问题应督促编者及时修改。
七.提交资料
1.钻孔原始记录;
2.钻孔综合记录;
3.钻孔柱状图;
4.各种采样登记表;
5.各种分析鉴定报告;
6.岩矿心、标本等实物资料和照片;
7.钻探编录工作总结;
8.“三级”质量检查记录。
八.编录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确保高效优质全面完成任务,在该细则中还要强调遇到下述问题的一些处理办法
1.任务变更
单孔施工中,因地质情况与预想不同或其他原因,需部分改变原设计时,编录人员应及时提出变更任务意见,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发出变更任务通知书。
2.孔深校正超差
孔深如超出允许误差,必须重新测量,寻找原因,及时进行校正。孔深校正超差,可在最后五个回次内配赋,若测量段内有矿层(体)时,则应按分层厚度加权配赋。
3.补采岩矿心
打孔目的在找矿,为防止“丢矿”,必须重视岩矿心采取率。
当矿体(层)或顶底板岩心采取率达不到设计规定时,编录人员应及时填写补采岩矿心通知书,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下达由机台执行。
在沉积岩中编录时,岩石成层性明显,坑道方向改变后,坑道壁上的倾角线、顶板上的走向线在投影时,方向和角度都有变化,出现岩石花纹不连续,用直线在转向处分开。
5) 坑道施工坡度改变时,也要分段编录,如平坑改为斜坑或斜坑改为平坑,编录只需在变化的位置注明坡度角即可。
坑 探
Adit prospecting
坑道原始编录
坑探工程是指为揭露、追索和圈定深部矿体而挖掘的地下巷道。是矿床勘探阶段所采用仅次于钻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提高矿床勘探程度,尤其是开采地段的勘探精度,检查评价钻探结果等。
分类:水平坑道、垂直坑道和倾斜坑道。
1、水平坑道
(1) 平硐——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水平坑道,往往具有探采结合作用。
(2) 石门——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掘进的水平坑道,起联络作用,无直接探矿意义。
(3) 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为在矿体内掘进的水平坑道,是主探矿水平巷道之一。
(4) 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内沿脉,主探矿巷道之一。
(5) 石巷——无地面直接出口,为平行矿体走向一般在矿体下盘围岩内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外沿脉,无探矿作用。
(6) 盲中段辐穿——在天井或上山中开口,沿矿体厚度方向掘进的水平探矿穿脉。
2、垂直坑道
(1) 竖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铅直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无探矿作用。
(2) 暗井——无直接地面出口,在水平巷道内,由上向下开凿的铅直坑道,为探矿工程之一。
(3) 天井——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铅直或陡倾斜坑道,分为揭露矿体的探矿天井与无探矿作用的联络、溜矿、通风天井。
3、倾斜坑道
(1) 斜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倾斜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其中在矿体下盘围岩中掘进者,无探矿作用。
(2) 上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缓倾斜坑道。脉内上山具探矿作用。
(3) 下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缓倾斜坑道。成巷是“下山”的别名。
• 探矿坑道设计:
首先在设计的中段地质平面图上完成水平坑道设计,在设计勘探线剖面图上完成垂直与倾斜坑道设计,然后转绘到矿体投影(纵或水平)图、矿床地质图和其它图件上。设计坑道一般以虚线表示,已施工的实际坑道以实线表示,并注明编号。坑探工程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确定巷道的方向、坡度、断面规格、运输、支护、通风、排水、照明等以及相应的工程量表、施工的安全事项。
• 探矿坑道设计要求:
①坑口位置应有利,避开断裂破碎带、流沙层等不利因素;以尽可能短的距离接近矿体来确定掘进方位;
②坡度在(3~5‰)之间,断面规格为(1.5~2.0m(宽)×1.8~2.0m(高);终止深度要求穿过矿体(蚀变带)1~2m;
③计算进尺,说明坑道穿过地段预计的地质构造现象,尤其是对不利的稳定性差的岩层、断裂破碎带、溶洞、流砂层等现象应予特别说明,以利于采取措施保证掘进施工安全和坑道使用安全。
④坑道设计通过批准,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地质指导和取样、编录工作;达到目的及时验收,然后下达停工通知书。
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探矿和采准、采矿坑道以及坡度小于45°的各类斜坑等。
编录:坑道素描图绘一壁及顶,对于薄、陡倾的矿脉,也可以只绘一顶,探矿坑道还应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地绘掌子面素描图。基点及基线布置在坑道顶的中线上。坑道素描图用压平法展开。绘图壁首选正南壁、南西壁、东南壁或正西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标本、样品尽量在顶或绘图壁采取,否则应加绘局部素描图。对重要而微小的地质现象要用大于1 :50的素描图或照片、录像记录。坑道轮廓可简化,按设计值或平均值绘制。坑道顶的地质现象按地质产状投到包含基线的“顶面”上,按正投影绘制。坑道壁斜度大于75°时按铅直面绘制,否则应在备注中注明其斜度。坑道方向变化时,如果弯曲度大于15°(包括15°)则用裂开方式表示。拐点要有坐标数据,坑道顶连续绘出,坑道壁相应地裂开或重叠,重叠部分绘采样或有重要地质现象部分,或者是后掘进部分。掌子面的顶和壁的轮廓要与顶和壁的素描图吻合。
编录方法采用导线法:坑道编录前要对巷道的顶、壁进行冲洗露出新鲜岩石,编录人员每天要对掌子面进行素描,采用压顶法编录坑道长度不应超过30m。
基本步骤如下:
①踏勘准备:观察地质现象,判断素描对象,统一认识,划分地质界线等,若坑道被污染,应清理干净。
②在素描之前要取得有关的测量资料,如导线方位、长度、导点编号等。相邻两导点间距不得大于30米,坑口、末端、转弯处、岔口必须设导点。设置导线,测定导线方位角、倾角,导线为皮尺或测绳,应挂在井巷工程测点上。水平坑道素描一般应挂设在顶板中线上,也常有挂设在壁顶或腰线上的;倾斜或竖直井巷编录时,应沿主边壁(角)挂设导线,亦有挂设于中心线的。
③测绘,沿导线按一定间距(如1~2m),用钢卷尺或木尺作支距,测绘井巷(素描部位)轮廓;同时将地质界线点及所有地质现象标绘在图纸(方格纸)上。比例尺:1∶100,水平与垂直比例就一致。
④徒手勾画地质界线,注明花纹、颜色、符号。
⑤标测取样点、采标本点位置及岩层、矿体、构造产状等。
⑥作简要文字描述。
⑦经现场检查无误,室内及时整理资料与清绘图件
用自动化系统制图的同时,也要作手工素描图。绘成以基线为中线的等宽坑道素描及包含基线的等高铅直面坑壁素描。地质现象如界线、产状,标本和样品位置均沿地质走向投影到坑顶或壁上。掌子面上的界线、标本、样品等沿脉标在坑顶,穿脉标在坑壁。
整理时,应按坑道实际方位绘素描图。有矿的和有重要地质现象的坑道,以及太长的坑道和未能按实际方位绘制的坑道,还要用相当于采样平面图或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按实际方位展绘其坑顶平面图。整理的图上要有坐标方格网。
坑道素描图应绘于方格厘米图纸上,内容有:开口坐标、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或坑道素描图成图后,只保留坑口基点)、基线方位、水平比例尺、图例、各地质体分层界线、断层线及编号、矿层(体)界线及矿体号、岩矿石标本采集位置及编号、分析结果,测量各种产状位置及数据,刻槽样沟位置及编号。
坑道原始编录重点提示:
1.施工中严格控制方向及坡度,处理好施工→编录→采样关系。
2.确定绘图方向:
东西向坑道——左西、右东绘图;
南北向坑道——北左、南右绘图。(左大右小原则)
3.布样:位置在主壁腰线以下,布样原则与探槽布样相同。
4.基线:基点及基线布于坑顶中央。
5.素描作图:用压平法作一顶、两壁展开图。
6.拐点作图:
(1)坑顶:导线始终连续绘制,以拐点为旋转点,以中线为准,内侧裂开呈扇形岔口,外侧的拐弯处,因会遮档前一导线的局部而切去同样大小的扇形面。
(2)坑壁:分别对应坑顶裂开或切去遮当面。
7.点线投影与探槽相似。
8.地质描述、记录与探槽相似。
9.老硐编录:(1)首先注意安全;(2)方法按实测剖面及槽、坑编录方法,侧重与从简结合原则进行。(3)如要参加储量估算,应对矿体刻槽取样。
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各单位规定可能不一样):
沿脉坑道YM ,穿脉坑道CM,石门SM,薄片b,光片g,基本化学分析样H,照片zp,标本B,大体重样T,小体重样XT,选矿试验样XU,老硐LD,勘探线P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上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