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智慧城市建设升级,哪些事能干?哪些不能?
对于多数城市而言,更多的是智慧城市1.0到2.0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同时,智慧城市理念有了根本的变革:由IT思维面面向以人为本,以城市治理为中心的转型。由此引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话题:智慧城市进入新型阶段,哪些事能干成?哪些事干不成?
一、能干成的事
1.行业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如智慧交通、医疗、安防、应急、环保、健康、社保、政务等,正在向纵深发展,成就了一大批上市公司。
2.政务平台升级为智慧城市平台:如深圳市电子政务平台的升级。
3.智慧停车:停车位缺口巨大,立体停车,停车位查询,智能车位锁,地磁传感器、路边停车,停车诱导,充电站桩,车联网等等,成就了一个与智能交通行业相互依存的巨大的产业,新“四网融合”论已经出现。
4.智慧旅游:旅游行业的增长今年一直领先于GDP的增长,保持两位数的势头,由此带动了全域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让人们旅居的时间更长,更乐于消费,同时,也推动了智慧酒店、智慧家居业的大发展。加之特色小镇、扶贫攻坚的政策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呈现加速之势。
5.智慧家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建筑智能化升级明显,对家居智能化、智慧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智慧家庭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对未来居家养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下问题在于:做了很多市场不需要的东西!真正要的:助残,助老,等等关键的智能设备奇缺!
6.智慧商圈:在深圳罗湖区,老街改造与食街建设紧密融合,人们在购物兴奋之余,穿行的色彩斑斓的美食街,小歇,聚友,带孩子玩耍,成了老城一道风景线。利用无线城市的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精准的广告推动,也让商家享受到了智慧商圈带来的利润增长。
7.智慧物流: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行业这些年发展迅猛,利用先进的RFID技术、定位跟踪技术及系统、以及物联网技术,用户坐在家里就能跟踪远在千里之外的商品物流状况,通过微信及时查询物流信息。
8.掌上城市:各种手机APP服务的涌现,直接推动了掌上智慧城市的实现,而微信作为连接一切的平台,正在呈现强大的生产力。一切应用皆能经由微信进行连接的时代已经到来。
由上述内容可见,凡是改善民生的项目,就容易落地、实现、交付和运营。未来,基于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平台一定还会整合更多的城市服务内容。
掌上智慧城市不是梦想。
二、哪些是干不成的坑?
业内一位大咖说,智慧城市项目为什么落地难?
因为从全国来说,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未设置智慧城市主管局,所以,导致智慧城市项目直接成为一把手工程。在这儿存在哪些坑呢?
1. 讲解决方案
我们必须承认,地方信息办的技术人员,并不是很清楚智慧城市怎么干?于是,我们都很愿意倾听他们讲解决方案,讲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和规划。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了很多,唯独项目无法落地。旷日持久,付出了很多培训,收效甚微。
2. 放精彩视频
曾经有不止一家智慧城市行业的公司,通过视频给政府领导讲故事,希望领导头脑一热,就拍板给项目做。
然而,实际上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播放了视频,下来还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出来?
有时候,你想做智慧医疗,政府可能想要你做整个智慧城市。
3.吹牛给投资
当下PPP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兴起,不少企业跟地方政府要做PPP项目合作。问题是:真到了政府要求企业投资的时候,往往却退避三舍。
投资是一门学问,智慧城市PPP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如何匡算?至今仍然无人能圆满地阐述。一切都是听财务专家纸上谈兵。
许多PPP项目本质是BT项目,掉到坑里,自己就要想办法融资。
4. 项目大而全
一个PPP项目,投资回报期动辄十年到二十年,投资具有长期性,回报具有短期性,以上市公司为例,均有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对业绩披露的要求,如何把长期的智慧城市项目分摊至不同的时段完成并体现在业绩上?许多公司看起来没有找准点,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股价也不乐观。
这个大坑就是无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长期性特点所致。
5. 迷信高科技
比如说,讲到3DGIS和3 BIM,许多人已经想到要用BIM技术结合GIS技术,再叠加传感器,对城市综合管廊、地下、地上空间进行精确建模。
演讲视频酷炫无比!
放在一座建筑是可以的,市场上也出现了整座超高层建筑采用3D BIM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仿真、运维、管理的案例。
问题是:如果把整座城市都纳入建模,用什么来承载数据?应用如何跑起来?传输海量数据如何解决?城市大脑如何建设?
掉到复杂巨系统这个大坑里面,无法交付,自然难以兑现业绩。
6. 标准不接地
有幸参与过规划导则的编制,过后总感觉距离真正意义的标准甚远。首先,我们现有的电子和信息系统根本不可能完全摆脱采用国外芯片和系统;其次,大型数据库也是采用国外的技术设备和软件,咱们如何制定国产的智慧城市标准一直都是挑战和问题。
事实应用就是标准,这一意识尚未形成。
智慧城市建设一城一策,因地制宜,用统一的标准来约束,搞一刀切,显然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掉入旷日持久的陷入制定标准之中,项目又如何落地?
7. 重落地轻产品
总包+运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套路。简而言之,就是把系统集成和产品统统外包。这坑就来了!
你很不容易拿下的项目,却因为既不掌握系统集成平台,又没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利润空间被大打折扣。而最为要命的是:一是交付验收环节自己无法掌控;二是如要垫资则资金成本不菲。
8. 大建私有云
不久前,有朋友问:我这儿有个2亿元的数据中心项目,你能不能召集人来投资?
殊不知,当下云数据中心建设被巨头瓜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阿里云、腾讯云、浪潮云、亚马逊AWS早在5年前就开始大规模部署云数据中心机房,从而在当下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得以占尽优势。
腾讯在厦门0.01元中标项目的案例正在业内疯传。
你不能不知道,自建数据中心最大的坑是:IT运维成本吞噬利润。
与三大云服务商合作是必然选择。
一、能干成的事
1.行业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如智慧交通、医疗、安防、应急、环保、健康、社保、政务等,正在向纵深发展,成就了一大批上市公司。
2.政务平台升级为智慧城市平台:如深圳市电子政务平台的升级。
3.智慧停车:停车位缺口巨大,立体停车,停车位查询,智能车位锁,地磁传感器、路边停车,停车诱导,充电站桩,车联网等等,成就了一个与智能交通行业相互依存的巨大的产业,新“四网融合”论已经出现。
4.智慧旅游:旅游行业的增长今年一直领先于GDP的增长,保持两位数的势头,由此带动了全域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让人们旅居的时间更长,更乐于消费,同时,也推动了智慧酒店、智慧家居业的大发展。加之特色小镇、扶贫攻坚的政策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呈现加速之势。
5.智慧家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建筑智能化升级明显,对家居智能化、智慧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智慧家庭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对未来居家养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下问题在于:做了很多市场不需要的东西!真正要的:助残,助老,等等关键的智能设备奇缺!
6.智慧商圈:在深圳罗湖区,老街改造与食街建设紧密融合,人们在购物兴奋之余,穿行的色彩斑斓的美食街,小歇,聚友,带孩子玩耍,成了老城一道风景线。利用无线城市的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精准的广告推动,也让商家享受到了智慧商圈带来的利润增长。
7.智慧物流: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行业这些年发展迅猛,利用先进的RFID技术、定位跟踪技术及系统、以及物联网技术,用户坐在家里就能跟踪远在千里之外的商品物流状况,通过微信及时查询物流信息。
8.掌上城市:各种手机APP服务的涌现,直接推动了掌上智慧城市的实现,而微信作为连接一切的平台,正在呈现强大的生产力。一切应用皆能经由微信进行连接的时代已经到来。
由上述内容可见,凡是改善民生的项目,就容易落地、实现、交付和运营。未来,基于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平台一定还会整合更多的城市服务内容。
掌上智慧城市不是梦想。
二、哪些是干不成的坑?
业内一位大咖说,智慧城市项目为什么落地难?
因为从全国来说,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未设置智慧城市主管局,所以,导致智慧城市项目直接成为一把手工程。在这儿存在哪些坑呢?
1. 讲解决方案
我们必须承认,地方信息办的技术人员,并不是很清楚智慧城市怎么干?于是,我们都很愿意倾听他们讲解决方案,讲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和规划。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了很多,唯独项目无法落地。旷日持久,付出了很多培训,收效甚微。
2. 放精彩视频
曾经有不止一家智慧城市行业的公司,通过视频给政府领导讲故事,希望领导头脑一热,就拍板给项目做。
然而,实际上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播放了视频,下来还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出来?
有时候,你想做智慧医疗,政府可能想要你做整个智慧城市。
3.吹牛给投资
当下PPP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兴起,不少企业跟地方政府要做PPP项目合作。问题是:真到了政府要求企业投资的时候,往往却退避三舍。
投资是一门学问,智慧城市PPP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如何匡算?至今仍然无人能圆满地阐述。一切都是听财务专家纸上谈兵。
许多PPP项目本质是BT项目,掉到坑里,自己就要想办法融资。
4. 项目大而全
一个PPP项目,投资回报期动辄十年到二十年,投资具有长期性,回报具有短期性,以上市公司为例,均有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对业绩披露的要求,如何把长期的智慧城市项目分摊至不同的时段完成并体现在业绩上?许多公司看起来没有找准点,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股价也不乐观。
这个大坑就是无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长期性特点所致。
5. 迷信高科技
比如说,讲到3DGIS和3 BIM,许多人已经想到要用BIM技术结合GIS技术,再叠加传感器,对城市综合管廊、地下、地上空间进行精确建模。
演讲视频酷炫无比!
放在一座建筑是可以的,市场上也出现了整座超高层建筑采用3D BIM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仿真、运维、管理的案例。
问题是:如果把整座城市都纳入建模,用什么来承载数据?应用如何跑起来?传输海量数据如何解决?城市大脑如何建设?
掉到复杂巨系统这个大坑里面,无法交付,自然难以兑现业绩。
6. 标准不接地
有幸参与过规划导则的编制,过后总感觉距离真正意义的标准甚远。首先,我们现有的电子和信息系统根本不可能完全摆脱采用国外芯片和系统;其次,大型数据库也是采用国外的技术设备和软件,咱们如何制定国产的智慧城市标准一直都是挑战和问题。
事实应用就是标准,这一意识尚未形成。
智慧城市建设一城一策,因地制宜,用统一的标准来约束,搞一刀切,显然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掉入旷日持久的陷入制定标准之中,项目又如何落地?
7. 重落地轻产品
总包+运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套路。简而言之,就是把系统集成和产品统统外包。这坑就来了!
你很不容易拿下的项目,却因为既不掌握系统集成平台,又没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利润空间被大打折扣。而最为要命的是:一是交付验收环节自己无法掌控;二是如要垫资则资金成本不菲。
8. 大建私有云
不久前,有朋友问:我这儿有个2亿元的数据中心项目,你能不能召集人来投资?
殊不知,当下云数据中心建设被巨头瓜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阿里云、腾讯云、浪潮云、亚马逊AWS早在5年前就开始大规模部署云数据中心机房,从而在当下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得以占尽优势。
腾讯在厦门0.01元中标项目的案例正在业内疯传。
你不能不知道,自建数据中心最大的坑是:IT运维成本吞噬利润。
与三大云服务商合作是必然选择。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