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南阳三年物流业发展规划落地:2020年达到3000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
为促进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南阳市政府于近日出台了《南阳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 (2018—2020年)》,从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三个领域为南阳物流业发展指明方向。
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框架,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多式联运通道,以物流园区、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重要节点,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促进多业联动发展,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南阳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物流龙头企业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支柱性产业,将南阳打造成为豫鄂陕省际区域性物流中心、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豫西南物流节点、连接东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枢纽。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
具体目标如下: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标准健全、绿色低碳、上下游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到2020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到2020年,培育1—2家生鲜品直销配送示范企业;2018年培育建设1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2个电商物流分拨中心,2019年分别达到3个、6个,2020年分别达到5个、10个;2018年建设1000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2019年达到2000个,2020年达到3000个。
附全文:
南阳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 (2018—2020年)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两轮两翼”战略,构筑南阳跨越发展“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为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7〕10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以物流配送、仓储、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在提高商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规模总量稳步提升。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物流业各类市场主体4224家,其中物流运输业主体1873家、仓储业主体1393家,邮政业(含快递)主体958家。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88家。形成了溧河物流园、东森医药物流园、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卧龙跨境电商物流园等18个物流专业园区。
2.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南阳交通设施、仓储资源、口岸平台等优势明显,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13公里,居全省第一位,所有县城实现20分钟上高速。南阳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郑万高铁、宁西铁路二期、蒙华铁路、三淅高速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全市仓储资源丰富,仅商务、粮食、供销系统仓储面积就达50万平方米以上,拥有多条铁路专用线和各类装运机械。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为南阳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3.物流业发展载体功能持续增强。近年来,随着南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成长壮大,物流业集约集聚发展态势日趋明显,形成了溧河物流园、东森医药物流中心、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宛美物流园、龙腾物流园区、汇融物流园等一批专业化物流园区。其中,溧河物流园成功创建省级物流园区,东森医药物流园已成为全省领先、豫西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物流园。
总体上,我市物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从发展过程来看,我市物流业仍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现代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园区个数较少,有些还存在着机制不全、政策不优、人才匮乏等诸多制约因素。
(二)面临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未来一个时期,南阳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诸多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勾勒出未来一个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南阳市可以利用区位交通、市场规模化需求等综合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合作,建设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域物流枢纽。二是南阳被列为国家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所带来的机遇。《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商流通发〔2017〕29号)确定南阳为国家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商建发〔2015〕196号)确定南阳为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3〕1949号)确定南阳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南阳可以依托国家在通道基础设施、公益性流通设施、商贸物流园区、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建设及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城市口岸功能、促进城市商业适度集聚发展,强化流通领域标准实施和推广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物流业。三是日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所带来的机遇。近年来,南阳加快构建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四维立体交通网络,为发展物流业带来新机遇。“十三五”期间,南阳机场将加密至郑州、北京、广州、大连及昆明等航班,郑万高铁、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宁西铁路二线以及武(陟)西(峡)高速、三淅高速等高速将建成投入使用,唐河复航工程将启动实施,综合完善的交通体系将为发展大物流提供有力支撑。四是综合保税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是继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后,河南省设立的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卧龙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以口岸、保税加工、货物贸易、保税物流四大功能为主,致力建设成为河南省高端开放平台,形成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延展区,将为南阳发展保税物流、会展服务、服务贸易创造良好条件。五是良好政策环境带来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发〔2014〕42号)、《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商流通发〔2017〕29号)、《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商建发〔2015〕196号)等一系列支持物流发展的重要规划和文件。我省围绕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先后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42号)、《河南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豫政办〔2014〕82号)等政策,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我市制定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雁阵计划”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宛办〔2014〕39号),明确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重点,为南阳物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面临挑战在看到有利机遇的同时,我市物流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总体上看,南阳市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条块分割严重,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国家A级物流企业标准认证物流企业数量较少。二是物流业新兴业态发展缓慢。受传统观念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没有形成物流龙头企业。三是物流业管理体系亟须完善。全市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重视不够,物流企业缺乏懂经营、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的虹吸效应日趋明显,临近的襄阳市致力于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不断增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为重点,着力优化空间网络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技术业态模式,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着力建设大市场、打造大商圈、发展大物流,全面提升全市物流现代化水平,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把南阳建设成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中的现代物流中心。
战略定位
1.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南阳地理区位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稳步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着力推进物流信息化、物流金融等高端物流服务,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加快构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建设立足豫西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中心。
2.国家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物流产业核心服务区。发展辐射整个中部地区的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建设中部物流信息中心、物流技术研发及人才实训基地和物流金融中心,构建系统化的现代物流业服务体系,建设立足豫西南、服务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国家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物流产业核心服务区。
3.现代物流中部地区重点枢纽。发挥南阳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借助郑万高铁、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宁西铁路二线以及武(陟)西(峡)高速、三淅高速等交通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径,全面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
三、发展目标
2018年,编制完成并出台《南阳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明确全市物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要素保障,为全市物流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框架,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多式联运通道,以物流园区、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重要节点,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促进多业联动发展,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南阳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物流龙头企业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支柱性产业,将南阳打造成为豫鄂陕省际区域性物流中心、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豫西南物流节点、连接东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枢纽。重点领域目标如下:
──冷链物流发展目标。立足国家商贸流通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定位,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完善冷链基础设施,推进冷链物流模式创新,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标准健全、绿色低碳、上下游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快递物流发展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快递服务体系,优化快递综合运输网络,推进快递物流园区与网络分拨中心建设。到2020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
──电商物流发展目标。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运作、重点突破的原则和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分步实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功能性设施和末端配送网点。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冷链物流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1.构建适合本地特色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从生鲜农产品开发、社会大众需求、运作管理团队、消费市场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冷链物流发展产业链。鼓励支持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肉奶等农产品流通企业,做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确保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对接、生产农产品与大众消费需求的对接,构建适合我市实际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2.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冷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项目的规划建设,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加强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服务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市周边规划建设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加大对冷库、仓储、运载设施、信息通讯设备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农产品市场、基地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肉奶、药、大中型零售企业等流通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力争到2020年,全市冷藏运输车辆超过1000台,大力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物流企业购置预冷保鲜、冷冻冷藏等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3.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广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化。执行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认真落实冷冻食品、生鲜肉制品、乳制品等冷链物流温度监测技术要求与规范,严格执行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争创国家和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或区域。在冷链物流领域全面推广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块,促进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开展冷链物流对标行动,在冷冻食品、生鲜肉制品、乳制品行业每年选择1—2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工作,强化标准的执行和监管。鼓励行业组织开展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达标测评与监督检查。
4.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信息整合,推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冷链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温控和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冷链产品质量追溯和全程温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以生鲜乳、畜禽、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为重点,积极开展全省组织的追溯试点申报工作,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逐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建设食品冷链物流温控追溯平台。
5.推动冷链物流专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冷链平台。支持物流企业建立多温区仓储+共同配送+冷链宅配的城市冷链共同配送体系,打造仓配一体化平台。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农批市场与城市配送企业加强协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冷链产品配送直销平台。
6.鼓励冷链物流科研技术创新。鼓励和扶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研发与创新。在技术方面,加强对冷却冷冻、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链物流技术的科研扶持力度,加快科研资金投入和研究推广应用。在设备方面,对新型高效节能的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移动式冷却装置、大型冷藏运输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专用保温厢和质量安全追溯装置等进行集中攻关与研制。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大冷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7.加强冷链物流产业人才培养。引导和推动南阳市高等院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立产学研培训基地,联合各部门、高校及企业,共同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或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办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冷链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来南阳,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二)快递物流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1.完善快递基础设施布局。
建设一批布局科学、支撑有力、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快件处理(配送)中心,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具有现代化集中仓储、自动分拣、快速集散、统一配送的分拨中心,着力提升快递网点支撑能力。促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配套建设快件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路、铁路等快件运输紧密衔接。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统一信息交换和数据接口标准,实现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
2.推进“互联网+”快递发展。
(1)推进快递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鼓励建设快递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提高快递派送效率,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建设快递业大数据中心。支持快递企业建设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等技术,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专用技术装备,推进重点快递企业普遍使用机械传输、自动化分拣、手持终端设备。推广使用快递电子运单、统一编码和数据接口标准,促进快递企业信息系统与省级和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2)推进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发展。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应用电子商务,推进实施“电商进农村”工程,引入知名电商在我市设立运营中心,建设区域型中转仓,推行“干线物流+中转仓+快递”模式,促进快递与电商信息沟通、标准对接和业务联动。依托卧龙综合保税区电子口岸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加快引进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发展直接发货配送的前店后仓、跨境直邮、海外仓等经营模式。
(3)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程建设。引导快递企业进驻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制造业集聚区,根据制造企业需求,创新服务产品和配送方式,为制造企业定制服务流程,构建专用服务平台,在集成制造、分销配送等服务外包环节共同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深度融入制造业供应链。
3.完善快递服务网络建设。
加快城乡快递网点建设。将快递城乡末端投递建设纳入城乡配送网点建设体系和配送中心(站点)布局,依托快递服务网络打造集中配送和共同配送体系。支持快递企业或第三方在政府机关、高校、住宅小区、地铁站设置智能快件箱(柜)。鼓励住宅小区、机关事业单位、院校配套建设或提供适当场所,用于快件末端投递。集合农业、供销、交通、商贸、邮政、快递等公共资源,在现有物流资源和服务网络基础上,加大农村快递物流节点建设扶持资金投入,建设集客货运站点、农资配送点、村邮站和快递服务点等“多点合一、服务同网”的服务站点(含“网订店取”等合作建设站点),鼓励建设多个与快递品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快递超市,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逆向物流等便民利商新业态。深入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邮政企业的联盟合作,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研究和探索冷链设施服务,解决生鲜农产品进城难问题,带动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快递精准扶贫试点,有效对接农产品市场(基地),拓展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功能,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
4.衔接立体交通体系。
推动快递“上车、上船、上机”工程,实现快递在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高效转换和快速通达。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模式,鼓励市到县、县到乡客运班车开展客车附搭小件业务。开展高铁快件运输,在高铁枢纽配套建设快件运输通道和接驳场所。支持快递企业增开快件直达航路,鼓励快递企业包机、包舱运递快件。
5.加强行业安全监管。
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寄递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寄件人责任。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和过机安检“三个100%”制度,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和安全监管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与执法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完善执法装备与设备。强化属地管理,各县(区)可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适度支持,将快递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加强跨部门协作配合,提升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
(三)电商物流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1.加快电商物流网络布局。围绕电商物流需求,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科学规划,有效整合我市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资源,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层次清晰、衔接有序、高效便捷的电商物流网络体系。立足我市优势产业,选择发展基础好、示范效应强的地区,规划建设南阳电商快递物流园、一批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
2.强化平台承载。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大力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大。结合产业特点,建设一批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全面加大引进培育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集信息服务、商品交易、物流快递、融资担保、研发设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形成“线上”产业带、“线下”产业园相呼应的格局。
3.注重模式创新。加快生活性服务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依托实体网点、货源、配送体系等线下优势,积极开展“网上看样、实体网店提货”“网上下单、实店消费”等商业模式应用。同时,积极创新电子商务产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帮助电子商务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仓储配送一体化运作平台”,打通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让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流通起来,产生效益。加快供销社、邮政等传统商业组织的信息化改造,推动基层网点从单一销售功能进一步转化为集代购、代销、物流中转、电商服务于一体的线下终端。注重凸显电商和平台企业的实体经济角色,加强电商招商、平台招商,推动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4.创新发展消费品电商物流。支持大型商超、专业市场等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网络云店,实现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无缝对接。培育发展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等新型业态。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同城配送共享物流、跨区域配送众包物流等。鼓励商贸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物流配送网络,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推广网订店取、联收连投等新型社区物流配送模式,发展网购自取点,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设置公共智能取货柜。
5.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依托卧龙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大力发展我市跨境电商物流。探索建设服务于跨境电商的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和智能物流体系,创新跨境通关监管和收结汇模式,实现与电商物流平台联网。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外重点市场建立产品展示中心、分拨中心、销售网点、海外仓等营销配送网络,提升跨S境电商本土化服务水平,大力括展跨境电商B2B、B2B2C进出口业务。吸引跨国公司在南阳设立国际采购平台,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
五、重点工程
(一)冷链物流重点建设工程。
1.加快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根据冷链物流行业特点,依托产业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力度。重点包括:在中心城区建设第三方物流园区,加快推进南阳万邦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集大型药品配送中心、中药饮片加工、提取于一体的南阳东森医药物流园,争取建成辐射豫西南地区的大型医药物流配送基地;建设南阳裕客隆物流仓储园现代化、标准化仓储物流分拣中心、地区专线分拨中心、城市配送中心以及低温仓库及保鲜库;加快建设桐柏今达物流冷链物流项目等。
2.开展农产品新鲜直供工程。借助冷链物流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培育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跨境贸易。依托冷链相关功能口岸建设,鼓励开展花生、食用菌、羊牛肉、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跨境贸易,拓展出口市场,努力培育农产品跨境贸易龙头企业。
3.推动农产品原产地直采直销。支持发展“农批零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及“电商+冷链物流”等生鲜农产品零售模式,建设城市大型生鲜农产品直供中心,打造以“生鲜直通车”为标识的生鲜配送物流体系,到2020年,培育1—2家生鲜品直销配送示范企业。
4.加快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建设。加快新建一批产地冷藏冷冻初加工储存设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粮食、果蔬、水产品、中药材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具有产地预冷、分拣加工设施的冷藏保鲜气调冷库、配置封闭式站台的低温库和具有恒定温湿度的冷库。
5.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生产流通企业,采取“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的商业模式,逐步完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整合医药行业资源,积极推进药品专业物流中心建设。
6.推动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方式,委托行业组织或第三方机构每年举办1—2次冷链物流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冷链在职人员200人以上。鼓励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和课程,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合作建设冷链人才实训基地。依托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探索建立冷链物流专家库,支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列入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快递物流重点建设工程
1.支持大型快递企业在南阳机场建设专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支持利用包机、包舱运递快件的快递企业在南阳机场建设共同航空快件分拨中心,实现航空与陆运方式灵活转换、无缝衔接,形成快件“绿色通道”。鼓励在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卧龙综合保税区等地方,加强快件绿色通道和快件装卸、接驳、仓储功能区配套建设,实现公路、铁路、航空等快件运输紧密衔接,构建联通国内外的高效快递物流网络。引导企业利用农村地区客运站、货运站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仓储场地、小型分拨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邮政快递基础网络。
2.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统一信息交换和数据接口标准,信息系统与政府监管、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等平台系统对接,实现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提高快递物流企业标准化水平,推动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各环节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标准化分拨中心和营业场所。支持快递物流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鼓励使用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数,促进快递物流与其他行业国家标准对接。
3.支持我市按照企业集聚、功能集成、资源集约原则,力争建设1个日处理快件能力50万件以上的快递物流专业园区,形成服务本地、辐射豫、鄂、陕的区域性快件中转分拨中心建设快递物流园区,联通快递物流园区和全市快递物流处理中心;每个县(区)力争建设1个日处理快件能力20万件以上的快件处理中心(配送中心),引导快递物流企业集聚。
4.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发展冷链业务,鼓励建设冷库、购置冷藏车辆、完善冷链末端网络。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开展生鲜农产品寄递业务,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库,提供专业化包装、仓储、运输服务。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参与城市冷链配送。
5.各县(区)布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县级处理中心、县城标准化网点、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农村公共取送点。结合乡镇集贸市场,规划布局一批统一规范的快递综合服务站,搭载电子商务、农资销售、农技推广、农产品储存包装等惠农业务。积极探索县域以下快递物流共同派送,缩短县乡货物运输时间;鼓励农村客运班线搭载快件,实现全市“快递下乡”运输专线全覆盖;鼓励快递物流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打通生鲜农产品外销“最初100米”;结合农产品保鲜需求,通过冷链快递或“运输+落地配”直连产需两端。
(三)电商物流重点建设工程
1.围绕宛美传化电商公路港项目深化与知名电商物流企业紧密合作。加快中原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东森医药电商物流园区、装备制造电商物流园区、卧龙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张仲景国际医药物流中心、京东仓配中心、中国·供销豫南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南阳物流园区电商物流业务,支持南阳进出口企业建设跨境贸易产业园。支持卧龙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食品电商园区、镇平电商进农村快递物流园、内乡县电商创业孵化园、桐柏县电商产业园、西峡县电商产业孵化园、方城县电商产业园、社旗县电商产业园、唐河县唐韵汉风电商园区、南召县电商产业园、淅川县电商产业园、新野县愿景电商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强化区域中转、集散分拨、辐射周边功能。鼓励各县(区)依托骨干电商或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电商物流产业,升级改造一批专业配送中心,强化对电商企业的采购、集货、分拣、储存、分拨、信息处理等一体化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B型保税物流仓储中心。
2.支持各类园区电商物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导引车辆、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装卸系统等先进物流装备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全面提高运营水平。支持在中心城区周边、快速通道接口等地建设综合性物流分拨中心,加强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衔接。2018年培育建设1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2个电商物流分拨中心,2019年分别达到3个、6个,2020年分别达到5个、10个。
3.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快递企业、连锁超市和物业公司、社区服务组织合作,在中心商业区、办公区、高校、社区、医院等建设一批末端配送网点,推行网订店取、店内寄件。加强末端配送服务设施和场所建设,推广应用公用型智能快件箱,支持企业开发应用送货无人机、智能物流车、分拣机器人等先进物流装备,提高末端配送效率。开展电商进社区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校园电商物流服务站建设。2018年建设6个校园快递综合服务站、30个社区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2019年分别达到12个、60个,2020年分别达到20个、100个。
4.开展电商物流标准化试点。选择基础好、潜力大、物流聚集度高的县(区)开展试点,以推广标准化托盘及其循环共用为突破口,支持建设托盘共用体系和电商物流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提高标准托盘普及率,提升标准化水平。2018年在1个县(区)开展试点,2019年试点达到3个,2020年试点达到5个,逐步建立区域性托盘循环共用系统。
5.支持建设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南阳跨境综试区“单一窗口”建设,支持、培育传化公路港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东森医药物流、中商农产品批发、香菜网等一批本土电商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建立深度感知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便捷的末端配送网络系统、科学有序的物流分拨调配系统,拓展撮合、交易、融资、保险、支付、诚信、全程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功能,提高辐射能力,形成若干具有整合国内国际物流资源能力的电商物流平台。2018年培育、建设、引进1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电商物流综合服务骨干平台。
6.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外重点市场建立产品展示中心、分拨中心、销售网点、海外仓等营销配送网络,提升跨境电商本土化服务水平,大力拓展跨境电商B2B、B2B2C进出口业务。吸引跨国公司在南阳设立国际采购平台,打造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力争到2018年年底设立10个公共海外仓。
7.深入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和农村电商惠农工程。进一步扩大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市)覆盖面,提升改造一批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网点,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2018年建设1000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2019年达到2000个,2020年达到3000个。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南阳市物流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对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及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完善市直各有关部门协作制度,建立健全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县(区)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谋划、协调,做好物流项目的土地征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编制现代物流业项目申报指南和工作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等。
(二)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国家、省物流项目扶持政策,多渠道争取扶持资金。制定促进重点商贸企业发展的措施措施,扶持我市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建设、品牌创建、新型业态培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对于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点物流项目,参照工业招商项目,采取联审联批、项目代办等一系列手续代办工作机制。推进物流企业营改增工作,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对相关物流企业实施税收政策扶持。
(三)强化人才支撑。鼓励高校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将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制度与多元化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支持校企合作,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联合建立物流综合培训和试验基地。鼓励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从业人员培训和再教育,重点培训储存管理、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物流管理人才,重点培养报关报检、单证检验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物流规划师、国际贸易运输和物流经营型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研究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
(四)发挥协会作用。规范支持物流协会发展,进一步提升物流协会的能力。充分发挥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协助政府做好物流行业战略和专业课题的研究,配合制定、推广物流行业标准。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和调解功能,充分发挥其在规范行业行为、协调会员利益、推进物流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行业协会的工作机制,使行业协会成为能够真正代表行业利益、反映企业诉求、提供中介服务、规范企业行为、提供政府决策支持的行业组织。
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框架,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多式联运通道,以物流园区、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重要节点,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促进多业联动发展,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南阳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物流龙头企业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支柱性产业,将南阳打造成为豫鄂陕省际区域性物流中心、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豫西南物流节点、连接东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枢纽。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
具体目标如下: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标准健全、绿色低碳、上下游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到2020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到2020年,培育1—2家生鲜品直销配送示范企业;2018年培育建设1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2个电商物流分拨中心,2019年分别达到3个、6个,2020年分别达到5个、10个;2018年建设1000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2019年达到2000个,2020年达到3000个。
附全文:
南阳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 (2018—2020年)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两轮两翼”战略,构筑南阳跨越发展“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为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7〕10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以物流配送、仓储、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在提高商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规模总量稳步提升。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物流业各类市场主体4224家,其中物流运输业主体1873家、仓储业主体1393家,邮政业(含快递)主体958家。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88家。形成了溧河物流园、东森医药物流园、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卧龙跨境电商物流园等18个物流专业园区。
2.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南阳交通设施、仓储资源、口岸平台等优势明显,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13公里,居全省第一位,所有县城实现20分钟上高速。南阳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郑万高铁、宁西铁路二期、蒙华铁路、三淅高速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全市仓储资源丰富,仅商务、粮食、供销系统仓储面积就达50万平方米以上,拥有多条铁路专用线和各类装运机械。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为南阳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3.物流业发展载体功能持续增强。近年来,随着南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成长壮大,物流业集约集聚发展态势日趋明显,形成了溧河物流园、东森医药物流中心、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宛美物流园、龙腾物流园区、汇融物流园等一批专业化物流园区。其中,溧河物流园成功创建省级物流园区,东森医药物流园已成为全省领先、豫西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物流园。
总体上,我市物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从发展过程来看,我市物流业仍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现代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园区个数较少,有些还存在着机制不全、政策不优、人才匮乏等诸多制约因素。
(二)面临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未来一个时期,南阳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诸多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勾勒出未来一个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南阳市可以利用区位交通、市场规模化需求等综合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合作,建设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域物流枢纽。二是南阳被列为国家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所带来的机遇。《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商流通发〔2017〕29号)确定南阳为国家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商建发〔2015〕196号)确定南阳为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3〕1949号)确定南阳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南阳可以依托国家在通道基础设施、公益性流通设施、商贸物流园区、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建设及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城市口岸功能、促进城市商业适度集聚发展,强化流通领域标准实施和推广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物流业。三是日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所带来的机遇。近年来,南阳加快构建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四维立体交通网络,为发展物流业带来新机遇。“十三五”期间,南阳机场将加密至郑州、北京、广州、大连及昆明等航班,郑万高铁、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宁西铁路二线以及武(陟)西(峡)高速、三淅高速等高速将建成投入使用,唐河复航工程将启动实施,综合完善的交通体系将为发展大物流提供有力支撑。四是综合保税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是继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后,河南省设立的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卧龙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以口岸、保税加工、货物贸易、保税物流四大功能为主,致力建设成为河南省高端开放平台,形成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延展区,将为南阳发展保税物流、会展服务、服务贸易创造良好条件。五是良好政策环境带来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发〔2014〕42号)、《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商流通发〔2017〕29号)、《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商建发〔2015〕196号)等一系列支持物流发展的重要规划和文件。我省围绕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先后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42号)、《河南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豫政办〔2014〕82号)等政策,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我市制定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雁阵计划”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宛办〔2014〕39号),明确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重点,为南阳物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面临挑战在看到有利机遇的同时,我市物流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总体上看,南阳市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条块分割严重,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国家A级物流企业标准认证物流企业数量较少。二是物流业新兴业态发展缓慢。受传统观念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没有形成物流龙头企业。三是物流业管理体系亟须完善。全市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重视不够,物流企业缺乏懂经营、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的虹吸效应日趋明显,临近的襄阳市致力于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不断增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为重点,着力优化空间网络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技术业态模式,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着力建设大市场、打造大商圈、发展大物流,全面提升全市物流现代化水平,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把南阳建设成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中的现代物流中心。
战略定位
1.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南阳地理区位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稳步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着力推进物流信息化、物流金融等高端物流服务,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加快构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建设立足豫西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中心。
2.国家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物流产业核心服务区。发展辐射整个中部地区的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建设中部物流信息中心、物流技术研发及人才实训基地和物流金融中心,构建系统化的现代物流业服务体系,建设立足豫西南、服务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国家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物流产业核心服务区。
3.现代物流中部地区重点枢纽。发挥南阳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借助郑万高铁、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宁西铁路二线以及武(陟)西(峡)高速、三淅高速等交通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径,全面支持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
三、发展目标
2018年,编制完成并出台《南阳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明确全市物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要素保障,为全市物流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框架,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多式联运通道,以物流园区、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重要节点,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促进多业联动发展,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南阳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物流龙头企业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支柱性产业,将南阳打造成为豫鄂陕省际区域性物流中心、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豫西南物流节点、连接东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枢纽。重点领域目标如下:
──冷链物流发展目标。立足国家商贸流通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定位,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完善冷链基础设施,推进冷链物流模式创新,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标准健全、绿色低碳、上下游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快递物流发展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快递服务体系,优化快递综合运输网络,推进快递物流园区与网络分拨中心建设。到2020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
──电商物流发展目标。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运作、重点突破的原则和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分步实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功能性设施和末端配送网点。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冷链物流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1.构建适合本地特色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从生鲜农产品开发、社会大众需求、运作管理团队、消费市场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冷链物流发展产业链。鼓励支持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肉奶等农产品流通企业,做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确保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对接、生产农产品与大众消费需求的对接,构建适合我市实际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2.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冷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项目的规划建设,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加强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服务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市周边规划建设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加大对冷库、仓储、运载设施、信息通讯设备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农产品市场、基地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肉奶、药、大中型零售企业等流通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力争到2020年,全市冷藏运输车辆超过1000台,大力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物流企业购置预冷保鲜、冷冻冷藏等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3.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广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化。执行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认真落实冷冻食品、生鲜肉制品、乳制品等冷链物流温度监测技术要求与规范,严格执行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争创国家和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或区域。在冷链物流领域全面推广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块,促进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开展冷链物流对标行动,在冷冻食品、生鲜肉制品、乳制品行业每年选择1—2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工作,强化标准的执行和监管。鼓励行业组织开展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达标测评与监督检查。
4.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信息整合,推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冷链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温控和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冷链产品质量追溯和全程温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以生鲜乳、畜禽、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为重点,积极开展全省组织的追溯试点申报工作,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逐步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建设食品冷链物流温控追溯平台。
5.推动冷链物流专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冷链平台。支持物流企业建立多温区仓储+共同配送+冷链宅配的城市冷链共同配送体系,打造仓配一体化平台。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农批市场与城市配送企业加强协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冷链产品配送直销平台。
6.鼓励冷链物流科研技术创新。鼓励和扶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研发与创新。在技术方面,加强对冷却冷冻、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链物流技术的科研扶持力度,加快科研资金投入和研究推广应用。在设备方面,对新型高效节能的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移动式冷却装置、大型冷藏运输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专用保温厢和质量安全追溯装置等进行集中攻关与研制。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大冷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7.加强冷链物流产业人才培养。引导和推动南阳市高等院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立产学研培训基地,联合各部门、高校及企业,共同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或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办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冷链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来南阳,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二)快递物流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1.完善快递基础设施布局。
建设一批布局科学、支撑有力、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快件处理(配送)中心,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具有现代化集中仓储、自动分拣、快速集散、统一配送的分拨中心,着力提升快递网点支撑能力。促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配套建设快件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路、铁路等快件运输紧密衔接。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统一信息交换和数据接口标准,实现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
2.推进“互联网+”快递发展。
(1)推进快递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鼓励建设快递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提高快递派送效率,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建设快递业大数据中心。支持快递企业建设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等技术,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专用技术装备,推进重点快递企业普遍使用机械传输、自动化分拣、手持终端设备。推广使用快递电子运单、统一编码和数据接口标准,促进快递企业信息系统与省级和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2)推进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发展。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应用电子商务,推进实施“电商进农村”工程,引入知名电商在我市设立运营中心,建设区域型中转仓,推行“干线物流+中转仓+快递”模式,促进快递与电商信息沟通、标准对接和业务联动。依托卧龙综合保税区电子口岸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加快引进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发展直接发货配送的前店后仓、跨境直邮、海外仓等经营模式。
(3)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程建设。引导快递企业进驻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制造业集聚区,根据制造企业需求,创新服务产品和配送方式,为制造企业定制服务流程,构建专用服务平台,在集成制造、分销配送等服务外包环节共同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深度融入制造业供应链。
3.完善快递服务网络建设。
加快城乡快递网点建设。将快递城乡末端投递建设纳入城乡配送网点建设体系和配送中心(站点)布局,依托快递服务网络打造集中配送和共同配送体系。支持快递企业或第三方在政府机关、高校、住宅小区、地铁站设置智能快件箱(柜)。鼓励住宅小区、机关事业单位、院校配套建设或提供适当场所,用于快件末端投递。集合农业、供销、交通、商贸、邮政、快递等公共资源,在现有物流资源和服务网络基础上,加大农村快递物流节点建设扶持资金投入,建设集客货运站点、农资配送点、村邮站和快递服务点等“多点合一、服务同网”的服务站点(含“网订店取”等合作建设站点),鼓励建设多个与快递品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快递超市,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逆向物流等便民利商新业态。深入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邮政企业的联盟合作,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研究和探索冷链设施服务,解决生鲜农产品进城难问题,带动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快递精准扶贫试点,有效对接农产品市场(基地),拓展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功能,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
4.衔接立体交通体系。
推动快递“上车、上船、上机”工程,实现快递在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高效转换和快速通达。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模式,鼓励市到县、县到乡客运班车开展客车附搭小件业务。开展高铁快件运输,在高铁枢纽配套建设快件运输通道和接驳场所。支持快递企业增开快件直达航路,鼓励快递企业包机、包舱运递快件。
5.加强行业安全监管。
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寄递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寄件人责任。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和过机安检“三个100%”制度,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和安全监管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与执法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完善执法装备与设备。强化属地管理,各县(区)可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适度支持,将快递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加强跨部门协作配合,提升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
(三)电商物流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1.加快电商物流网络布局。围绕电商物流需求,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科学规划,有效整合我市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资源,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层次清晰、衔接有序、高效便捷的电商物流网络体系。立足我市优势产业,选择发展基础好、示范效应强的地区,规划建设南阳电商快递物流园、一批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
2.强化平台承载。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大力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大。结合产业特点,建设一批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全面加大引进培育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集信息服务、商品交易、物流快递、融资担保、研发设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形成“线上”产业带、“线下”产业园相呼应的格局。
3.注重模式创新。加快生活性服务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依托实体网点、货源、配送体系等线下优势,积极开展“网上看样、实体网店提货”“网上下单、实店消费”等商业模式应用。同时,积极创新电子商务产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帮助电子商务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仓储配送一体化运作平台”,打通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让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流通起来,产生效益。加快供销社、邮政等传统商业组织的信息化改造,推动基层网点从单一销售功能进一步转化为集代购、代销、物流中转、电商服务于一体的线下终端。注重凸显电商和平台企业的实体经济角色,加强电商招商、平台招商,推动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4.创新发展消费品电商物流。支持大型商超、专业市场等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网络云店,实现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无缝对接。培育发展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等新型业态。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同城配送共享物流、跨区域配送众包物流等。鼓励商贸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物流配送网络,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推广网订店取、联收连投等新型社区物流配送模式,发展网购自取点,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设置公共智能取货柜。
5.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依托卧龙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大力发展我市跨境电商物流。探索建设服务于跨境电商的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和智能物流体系,创新跨境通关监管和收结汇模式,实现与电商物流平台联网。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外重点市场建立产品展示中心、分拨中心、销售网点、海外仓等营销配送网络,提升跨S境电商本土化服务水平,大力括展跨境电商B2B、B2B2C进出口业务。吸引跨国公司在南阳设立国际采购平台,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
五、重点工程
(一)冷链物流重点建设工程。
1.加快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根据冷链物流行业特点,依托产业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力度。重点包括:在中心城区建设第三方物流园区,加快推进南阳万邦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集大型药品配送中心、中药饮片加工、提取于一体的南阳东森医药物流园,争取建成辐射豫西南地区的大型医药物流配送基地;建设南阳裕客隆物流仓储园现代化、标准化仓储物流分拣中心、地区专线分拨中心、城市配送中心以及低温仓库及保鲜库;加快建设桐柏今达物流冷链物流项目等。
2.开展农产品新鲜直供工程。借助冷链物流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培育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跨境贸易。依托冷链相关功能口岸建设,鼓励开展花生、食用菌、羊牛肉、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跨境贸易,拓展出口市场,努力培育农产品跨境贸易龙头企业。
3.推动农产品原产地直采直销。支持发展“农批零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及“电商+冷链物流”等生鲜农产品零售模式,建设城市大型生鲜农产品直供中心,打造以“生鲜直通车”为标识的生鲜配送物流体系,到2020年,培育1—2家生鲜品直销配送示范企业。
4.加快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建设。加快新建一批产地冷藏冷冻初加工储存设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粮食、果蔬、水产品、中药材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具有产地预冷、分拣加工设施的冷藏保鲜气调冷库、配置封闭式站台的低温库和具有恒定温湿度的冷库。
5.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生产流通企业,采取“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的商业模式,逐步完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整合医药行业资源,积极推进药品专业物流中心建设。
6.推动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方式,委托行业组织或第三方机构每年举办1—2次冷链物流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冷链在职人员200人以上。鼓励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和课程,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合作建设冷链人才实训基地。依托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探索建立冷链物流专家库,支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列入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快递物流重点建设工程
1.支持大型快递企业在南阳机场建设专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支持利用包机、包舱运递快件的快递企业在南阳机场建设共同航空快件分拨中心,实现航空与陆运方式灵活转换、无缝衔接,形成快件“绿色通道”。鼓励在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卧龙综合保税区等地方,加强快件绿色通道和快件装卸、接驳、仓储功能区配套建设,实现公路、铁路、航空等快件运输紧密衔接,构建联通国内外的高效快递物流网络。引导企业利用农村地区客运站、货运站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仓储场地、小型分拨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邮政快递基础网络。
2.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统一信息交换和数据接口标准,信息系统与政府监管、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等平台系统对接,实现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提高快递物流企业标准化水平,推动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各环节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标准化分拨中心和营业场所。支持快递物流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鼓励使用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数,促进快递物流与其他行业国家标准对接。
3.支持我市按照企业集聚、功能集成、资源集约原则,力争建设1个日处理快件能力50万件以上的快递物流专业园区,形成服务本地、辐射豫、鄂、陕的区域性快件中转分拨中心建设快递物流园区,联通快递物流园区和全市快递物流处理中心;每个县(区)力争建设1个日处理快件能力20万件以上的快件处理中心(配送中心),引导快递物流企业集聚。
4.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发展冷链业务,鼓励建设冷库、购置冷藏车辆、完善冷链末端网络。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开展生鲜农产品寄递业务,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库,提供专业化包装、仓储、运输服务。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参与城市冷链配送。
5.各县(区)布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县级处理中心、县城标准化网点、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农村公共取送点。结合乡镇集贸市场,规划布局一批统一规范的快递综合服务站,搭载电子商务、农资销售、农技推广、农产品储存包装等惠农业务。积极探索县域以下快递物流共同派送,缩短县乡货物运输时间;鼓励农村客运班线搭载快件,实现全市“快递下乡”运输专线全覆盖;鼓励快递物流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打通生鲜农产品外销“最初100米”;结合农产品保鲜需求,通过冷链快递或“运输+落地配”直连产需两端。
(三)电商物流重点建设工程
1.围绕宛美传化电商公路港项目深化与知名电商物流企业紧密合作。加快中原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东森医药电商物流园区、装备制造电商物流园区、卧龙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张仲景国际医药物流中心、京东仓配中心、中国·供销豫南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南阳物流园区电商物流业务,支持南阳进出口企业建设跨境贸易产业园。支持卧龙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食品电商园区、镇平电商进农村快递物流园、内乡县电商创业孵化园、桐柏县电商产业园、西峡县电商产业孵化园、方城县电商产业园、社旗县电商产业园、唐河县唐韵汉风电商园区、南召县电商产业园、淅川县电商产业园、新野县愿景电商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强化区域中转、集散分拨、辐射周边功能。鼓励各县(区)依托骨干电商或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电商物流产业,升级改造一批专业配送中心,强化对电商企业的采购、集货、分拣、储存、分拨、信息处理等一体化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B型保税物流仓储中心。
2.支持各类园区电商物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导引车辆、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装卸系统等先进物流装备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全面提高运营水平。支持在中心城区周边、快速通道接口等地建设综合性物流分拨中心,加强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衔接。2018年培育建设1个大型电商物流产业园、2个电商物流分拨中心,2019年分别达到3个、6个,2020年分别达到5个、10个。
3.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快递企业、连锁超市和物业公司、社区服务组织合作,在中心商业区、办公区、高校、社区、医院等建设一批末端配送网点,推行网订店取、店内寄件。加强末端配送服务设施和场所建设,推广应用公用型智能快件箱,支持企业开发应用送货无人机、智能物流车、分拣机器人等先进物流装备,提高末端配送效率。开展电商进社区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校园电商物流服务站建设。2018年建设6个校园快递综合服务站、30个社区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2019年分别达到12个、60个,2020年分别达到20个、100个。
4.开展电商物流标准化试点。选择基础好、潜力大、物流聚集度高的县(区)开展试点,以推广标准化托盘及其循环共用为突破口,支持建设托盘共用体系和电商物流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提高标准托盘普及率,提升标准化水平。2018年在1个县(区)开展试点,2019年试点达到3个,2020年试点达到5个,逐步建立区域性托盘循环共用系统。
5.支持建设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南阳跨境综试区“单一窗口”建设,支持、培育传化公路港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东森医药物流、中商农产品批发、香菜网等一批本土电商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建立深度感知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便捷的末端配送网络系统、科学有序的物流分拨调配系统,拓展撮合、交易、融资、保险、支付、诚信、全程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功能,提高辐射能力,形成若干具有整合国内国际物流资源能力的电商物流平台。2018年培育、建设、引进1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电商物流综合服务骨干平台。
6.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外重点市场建立产品展示中心、分拨中心、销售网点、海外仓等营销配送网络,提升跨境电商本土化服务水平,大力拓展跨境电商B2B、B2B2C进出口业务。吸引跨国公司在南阳设立国际采购平台,打造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力争到2018年年底设立10个公共海外仓。
7.深入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和农村电商惠农工程。进一步扩大国家级、省级示范县(市)覆盖面,提升改造一批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网点,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2018年建设1000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2019年达到2000个,2020年达到3000个。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南阳市物流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对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及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完善市直各有关部门协作制度,建立健全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县(区)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谋划、协调,做好物流项目的土地征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编制现代物流业项目申报指南和工作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等。
(二)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国家、省物流项目扶持政策,多渠道争取扶持资金。制定促进重点商贸企业发展的措施措施,扶持我市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建设、品牌创建、新型业态培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对于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点物流项目,参照工业招商项目,采取联审联批、项目代办等一系列手续代办工作机制。推进物流企业营改增工作,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对相关物流企业实施税收政策扶持。
(三)强化人才支撑。鼓励高校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将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制度与多元化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支持校企合作,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联合建立物流综合培训和试验基地。鼓励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从业人员培训和再教育,重点培训储存管理、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物流管理人才,重点培养报关报检、单证检验等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物流规划师、国际贸易运输和物流经营型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研究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
(四)发挥协会作用。规范支持物流协会发展,进一步提升物流协会的能力。充分发挥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协助政府做好物流行业战略和专业课题的研究,配合制定、推广物流行业标准。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和调解功能,充分发挥其在规范行业行为、协调会员利益、推进物流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行业协会的工作机制,使行业协会成为能够真正代表行业利益、反映企业诉求、提供中介服务、规范企业行为、提供政府决策支持的行业组织。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