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道路交叉路口

新闻时间:2020-02-20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ztcjjt

左转之痛

作为一名女司机,开车是一件刺激又紧张的事情,刺激的是偶尔会犯油门当刹车的错误,紧张的是路口车辆交汇时的意外亲密接触。尤其是在路口左转时,都要特别紧张的先观察直行车辆,再左右张望过往行人,生怕因为自己操作不当而堵在路中间造成交通堵塞。然而,每当遇到左转,身为一名交互设计师的我基于职业敏感,总在脑海里默默的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准许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同时行驶这种设计?为什么不每个路口都设计左转专用道?交叉路口还有什么其他设计方案?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扒了一下道路交通的历史发展。

公元前500年,城市开始出现,于是自然而然就有了道路系统。直到19世纪,出现轨道马车,道路开始被马车占领,渐渐地,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电力,于是19世纪末有了有轨电车。当20世纪初,汽车时代的来临正式宣告了道路以机动车为主体的时代。【1】

道路经历了以人,到马车再到机动车为行动主体的发展过程。交通规则也经历了左左右右的变更,没错,交通规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定义为靠右行驶。先秦时期,《古礼》中规定男子右行,妇女左行,车行中央。后来到了唐朝,则不再以性别来划分通行制,而是以方向来划分,即要求“进城的走左边,出城的走右边”。所以,其实从唐代开始,中国是靠左行驶的。到了清末年间1899年,由于英国在租界势力范围比较大,公租界发布交通《章程》直接规定驾车者须在马路左边前行,超车从右行。右转应从宽而转,左转应靠近路边,上海俗语中所说的“大转弯”和“小转弯”也由此而来。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汽车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左驾车”一举占了数量优势,由是之故,国民政府下令从1946年1月l日开始,汽车一律靠右行【2】(当一个国家强大了之后,仅从输出物品就可以影响另一国家的政策)。

随着汽车的发展,车流量越来越大,光靠交通规则已经无法维持交通的秩序,于是红绿灯应运而生。据说红绿灯的颜色灵感来源至19世纪初的英国约克,因为着红装的女人表示“已婚”,而着绿装则表示“未婚”,于是被一位机械工程师引用道交通信号灯上,把红灯用来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通行。后来,美国人民完善了信号灯的控制系统,同时在红绿灯中增加了黄灯,用来表示“谨慎”。最后,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作出了统一的定义:绿灯是通行信号,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相应的直行、左转弯或右转弯,除非另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红灯是禁行信号,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须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3】。

冲突的来源

在这100多年的历史中,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最常见的就是在十字路口的各个方向放置红绿灯,控制南北和东西的通行(如下图)。

这种控制方案在交通领域有个专业名词:两相位信号方案。即交通路口有两个相位:第一相位为东西车辆可通行,包括直行和左右转;第二相位为南北方向车辆通行,东西车流禁止。这种在一定周期内控制一组交通流的通行权的信号灯状态称为相位。很显然,只控制两个方向,不可避免的会有左转和直行的冲突【4】。

两相位信号下的冲突点

其他路口设计方案

多相位路口设计

有两相位信号方案,自然会有三、四、五信号相位。当两个方向控制不够的时候,通过增加相位控制是即粗暴又有效的方案。很简单,如果左转一直与直行冲突,那开辟一条左转的专用的通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4】。

这种冲突的解决机制是通过时间的分步来避免冲突。带来的优势是,每个通行方向都有专门的通行权。然而相应地,相位越多就会导致一个路口所需要的控制时间越多。对于车辆来说,虽然有了专门的通行时间,但通行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当路口的通行效率降低时,遇到大车流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到达交通瓶颈从而造成拥堵。

于是一个路口到底是采用两位相位还是三四相位或更多相位,还是要依据路口的左转车流量的大小,和垂直车流量的均衡度来考虑,所以现在很多路口会留个后路,每一个方向先预留两个红绿灯,初期只控制单一方向通行,后期左转车流变大时,将一个分出来控制左转,非常灵活。

两个控制灯(初期单一方向控制,随着车流增加可拆分左转控制)

环岛路口设计

除了多相位路口设计方案外,我想起在国外旅游时常见的环岛路口设计。环岛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将路口所有的冲突点变成了“合流”(下图中十字路口的红点为冲突点,环岛中的蓝点为合流点)。知乎上有位专家Guanghui对环岛的设计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5】,总的来说,环岛的优势在于路口的整体效率,直行车不需要等待左转车先走,左转车也不用担心和直行车量的冲突,每个方向的车流通过环岛的合流在分散到各个方向。但是,当车流量过大时,环岛也会遇到瓶颈,因为车辆进入环岛需要过弯,此时的通行速度将比直行时速度大大降低,同时,环岛内车道不易过多不然会导致车辆频繁变道,进一步降低通行效率,所以,环岛也有环岛的弊端,它不适用于大车流量的路口。

其实,环岛还有一个适用条件,即司机的驾驶素质。因为环岛的优势在于不设置红绿灯的情况下保持并提高通行效率,这就意味着驾驶员必须自觉遵循交通规则,在进入环岛之前应先让环岛内的车辆行驶。基于这个原则,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目前几乎不怎么采用环岛的原因,因为大部分的司机们连变道打灯的习惯都没有,何况其他守约。

没有红绿灯的设计

在我查阅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了另外一种很有意思的解决左转与直行的冲突方案,即全部单行道的设计。全世界仅有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名为圣马力诺的国中国,袖珍国家之一,人口有三万多人,但车辆有5万辆。这个国家没有任何红绿灯,全部采用单行线和环岛解决交通问题。

这个方案虽然比较特例,但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冲突的思路。当我们发现一个冲突的问题时候,除了通过加法来解决,反过来的减法也不失为一种方案。

了解完这三种解决路口冲突的方案,我发现其实有几点可以给做交互设计的我们一些参考:

每一种设计解决方案都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相关,环岛的设计虽然好,但考虑到我国的用户和我国的车流情况,放到国内就并不合适。这和我们在做交互设计时要考虑scenario和persona是一样的。

没有任何方案是完美的,在左转交通流量小的情况下,两相位是比较平衡的路口设计方案,小部分司机会遇到左转与直行的冲突,但对于大部分司机而言,他们可以获得更快的通行效率,所以设计方案应该优先让80%的用户获得收益。

自动驾驶时代的交通路口

随着汽车的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那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当车辆和道路都升级之后,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也许就不存在了,就像MIT可感知城市实验室提出的“A slot-based system”【6】,路口可以不再设置红绿灯,汽车通过各自的感应装置提前在路口进行彼此沟通,以达到有秩序的行驶。

A slot-based system

例如,假设在一个路口有四辆车(如下图),1,3,4号车从各自方向直行,2号车左转,显然这种状态下会产生4个冲突点,1-3,3-4为垂直方向冲突,2-3和2-4为左转冲突。那么在传统红绿灯路口,只能先通行1,2,4车辆,再通行3车辆。

而在智能汽车的时代,车速和距离是可以动态计算的。当1,2,3,4车辆快到路口时,车辆发出要行驶的方向和车速值,服务器统一计算这个区域内所有车辆的车速和冲突距离,然后得出行驶顺序。例如,1,3车辆在进入红色区域后,通过判断3和1的冲突点,可以得出3距离冲突点的距离大于1到冲突点的距离,那么此时只要控制1和3的速度一致,或者1和3之间的速度差值不超过一定数值时,即可以保证不冲突的行驶(如下图1)。

基于这一原理,当加大对车辆的计算量时,即同时计算路口1,2,3,4的方向和速度以及各自冲突距离(下图2),然后通过调节车辆的车速,让车辆在路口按照控制速度行驶。这样,在不需要红绿灯的辅助下,也能实现车辆的有秩序行驶(如图3所示)。

如果看不懂上图,可以看看这张某国家人民在无红绿灯十字路口的自我计算通行?。尽管没有统一规则,大家依靠自主计算和判断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秩序通行,但总归危险,从图中也能看出不少急停的车辆。

交叉路口想要达到高安全高效率,还是要依赖科技的进步。我想以后交通通行效率PK的不是信号灯的控制算法,而是车辆大数据下的动态行驶算法。让我们期待这一天吧~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