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高校校园道路安全规划与设计原则
高校校园道路的规划是否合理对于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道路安全有很大的帮助。校园道路合理规划对于降低校园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下面文章主要介绍校园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根据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的基本情况,提出相应的道路优化建议。从校园道路等级、功能、方式等角度,解决当前校园道路出现的问题,改造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的道路情况,为其他高校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校园道路是人们在校园中行进的载体和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规划建设的优劣。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校园道路交通和校园交通组织两方面入手,研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规划;运用校园空间布局、环境营造与交通组织相整合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以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为例,分析了大学校园建设中道路规划设计的方法;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流量特点,探讨了高校校园道路的功能性规划特点和感知性规划特点。
从当前校园交通问题的现实性看,校园的道路建设以及交通管理落后于学校的发展,导致校园道路拥挤、秩序混乱、事故频发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校园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为例,提出了当前道路系统的优化方法,以期为我国高校校园道路规划提供参考。
1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1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与一般城市道路相比,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具有“阵发性”的特点[5]。校园道路规划设计在符合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条件下,应充分考虑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的特点,使其满足高校教学、科研与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同时注意结合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6]。
1.2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在进行校园道路系统规划时,应当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手段和交通管理措施,保证慢行交通参与者,特别是行人的交通安全;充分考虑校园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力求规划出各功能区之间和功能区内部通行最便捷的道路,提高日常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校园道路系统的景观设计利于产生包涵人文底蕴的校园氛围,校园道路系统规划时应注意怡情化原则的体现。
2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概况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占地面积3600余畝,是国内“大校园”之一。校区周边有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东面紧邻南京路,并与共青团西路相连接,南面为新村西路,西面为北京路,北面为人民西路,并与重庆路相连接。
2.1 校园功能分区布局
校园的功能分区划分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园道路网的布局结构、交通流的时空分布以及交通出行方式划分等。根据校园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的功能分区布局如图1所示。从功能分区布局角度来看,学生公寓区分布较为集中且容积率较高,公寓楼下的宅前路宽度较窄且人行道常年用于自行车停放,道路交通流疏解能力较差,高峰时段公寓楼附近容易产生交通拥堵。
2.2 校园道路布局结构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整体采用布局严整美观、方向性较强的棋盘式道路网布局,如图2所示。但对于校园来说,这种布局形式不利于对校园内的“爆发性”交通流的疏解,易产生交通拥堵。同时,该道路网形式的非直线系数相对较大,对角线方向上的通过性不足,降低了路网整体的通行效率。
3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
3.1 道路分级体系优化方法
校园道路的分级体系应当是一个整体的、相互协调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等级高低定位。尤其是在校园内的特殊交通环境下,道路分级体系应该弱化道路等级高低的概念,注重各类道路整体的协同作用。本文在校园道路的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从等级、功能、方式三个角度来考虑(图3)。
1)从等级维度上,将校园道路分为校园主干路、校园次干路、校园支路、景观步道。校园道路的等级主要由路段承载的高峰交通量以及道路的性质确定。
2)从功能维度上,将校园道路分为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综合性道路。根据道路周围或所联系的功能分区确定道路的性质,进而确定其功能定位。
3)从方式维度上,将校园道路分为步行交通道路、慢行交通道路和混合交通道路。其中,混合交通道路可通行機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以及公交车;慢行交通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部分道路允许校园公交车通行;步行交通道路仅允许行人通行。在确定方式分类时,应综合考虑等级与功能以及交通流构成。
3.2 混合交通道路规划
结合校园内的机动车通行需求、道路等级和功能以及交通优先方式,充分考虑现有道路条件和校园出行特征,对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进行混合交通道路规划,如图4所示。
北外环路、文明路、鸿远路、文化路、稷下湖东路构成了校园外围框架,且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量相对较少,因此考虑将此5条道路规划为混合交通道路并作为外环道路,为机动车提供绕行空间。呈环形的绿岛东路和绿岛西路位于校园中部偏西位置,这两条道路沿线分布许多校园主要建筑用地,若对其进行机动车禁行组织,将会影响校内机动车的到达性,因此,可将此两条道路规划为混合交通道路。
3.3 慢行交通区域及内部道路规划设计
根据目前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校园内的功能布局和道路网结构,完全将校园分成外围混合交通、内部步行交通的道路结构难度较大。因此,以当前的整体道路规划为基础进行道路网优化,在预留校园公交通道和消防通道的前提下,对原有的部分干道采取机动车限行或禁行措施,将校园分为多个慢行交通区域。整体规划如图5所示。
3.4 穿越式步行通道规划设计
“步行穿”是指行人在通往目的地时为追求便捷而穿越公共开放空间的交通行为,其中,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广场、绿地、自然用地等。步行穿越的路径常常是各功能分区间距离的最小连线。然而步行者的步行穿越行为会引起其他步行者的重复,大量的踩踏会在绿地中留下明显的印记。长时间后,这些印记会成为“约定俗成”的道路。
目前,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的步行通道大多依附于车行道两边。结合“步行穿越”的特征,根据实地观测,对校园内包括理工长廊南侧林地、12号教学楼东南侧林地、5号教学楼西侧林地、3号教学楼西侧林地、4号餐厅东侧林地在内的5处绿化区域进行了内部步行穿越通道规划,如图6所示。
4 结语
高校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道路规划设计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不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可能导致校园交通事故频发、校园景观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校园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原则,根据校园的总体功能布局,结合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的特点,努力创造安全、高效、舒适的校园交通网络,营建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校园道路是人们在校园中行进的载体和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规划建设的优劣。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校园道路交通和校园交通组织两方面入手,研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规划;运用校园空间布局、环境营造与交通组织相整合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以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为例,分析了大学校园建设中道路规划设计的方法;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流量特点,探讨了高校校园道路的功能性规划特点和感知性规划特点。
从当前校园交通问题的现实性看,校园的道路建设以及交通管理落后于学校的发展,导致校园道路拥挤、秩序混乱、事故频发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校园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为例,提出了当前道路系统的优化方法,以期为我国高校校园道路规划提供参考。
1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1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与一般城市道路相比,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具有“阵发性”的特点[5]。校园道路规划设计在符合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条件下,应充分考虑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的特点,使其满足高校教学、科研与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同时注意结合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6]。
1.2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在进行校园道路系统规划时,应当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手段和交通管理措施,保证慢行交通参与者,特别是行人的交通安全;充分考虑校园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力求规划出各功能区之间和功能区内部通行最便捷的道路,提高日常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校园道路系统的景观设计利于产生包涵人文底蕴的校园氛围,校园道路系统规划时应注意怡情化原则的体现。
2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概况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占地面积3600余畝,是国内“大校园”之一。校区周边有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东面紧邻南京路,并与共青团西路相连接,南面为新村西路,西面为北京路,北面为人民西路,并与重庆路相连接。
2.1 校园功能分区布局
校园的功能分区划分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园道路网的布局结构、交通流的时空分布以及交通出行方式划分等。根据校园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的功能分区布局如图1所示。从功能分区布局角度来看,学生公寓区分布较为集中且容积率较高,公寓楼下的宅前路宽度较窄且人行道常年用于自行车停放,道路交通流疏解能力较差,高峰时段公寓楼附近容易产生交通拥堵。
2.2 校园道路布局结构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整体采用布局严整美观、方向性较强的棋盘式道路网布局,如图2所示。但对于校园来说,这种布局形式不利于对校园内的“爆发性”交通流的疏解,易产生交通拥堵。同时,该道路网形式的非直线系数相对较大,对角线方向上的通过性不足,降低了路网整体的通行效率。
3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
3.1 道路分级体系优化方法
校园道路的分级体系应当是一个整体的、相互协调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等级高低定位。尤其是在校园内的特殊交通环境下,道路分级体系应该弱化道路等级高低的概念,注重各类道路整体的协同作用。本文在校园道路的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从等级、功能、方式三个角度来考虑(图3)。
1)从等级维度上,将校园道路分为校园主干路、校园次干路、校园支路、景观步道。校园道路的等级主要由路段承载的高峰交通量以及道路的性质确定。
2)从功能维度上,将校园道路分为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综合性道路。根据道路周围或所联系的功能分区确定道路的性质,进而确定其功能定位。
3)从方式维度上,将校园道路分为步行交通道路、慢行交通道路和混合交通道路。其中,混合交通道路可通行機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以及公交车;慢行交通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部分道路允许校园公交车通行;步行交通道路仅允许行人通行。在确定方式分类时,应综合考虑等级与功能以及交通流构成。
3.2 混合交通道路规划
结合校园内的机动车通行需求、道路等级和功能以及交通优先方式,充分考虑现有道路条件和校园出行特征,对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进行混合交通道路规划,如图4所示。
北外环路、文明路、鸿远路、文化路、稷下湖东路构成了校园外围框架,且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量相对较少,因此考虑将此5条道路规划为混合交通道路并作为外环道路,为机动车提供绕行空间。呈环形的绿岛东路和绿岛西路位于校园中部偏西位置,这两条道路沿线分布许多校园主要建筑用地,若对其进行机动车禁行组织,将会影响校内机动车的到达性,因此,可将此两条道路规划为混合交通道路。
3.3 慢行交通区域及内部道路规划设计
根据目前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校园内的功能布局和道路网结构,完全将校园分成外围混合交通、内部步行交通的道路结构难度较大。因此,以当前的整体道路规划为基础进行道路网优化,在预留校园公交通道和消防通道的前提下,对原有的部分干道采取机动车限行或禁行措施,将校园分为多个慢行交通区域。整体规划如图5所示。
3.4 穿越式步行通道规划设计
“步行穿”是指行人在通往目的地时为追求便捷而穿越公共开放空间的交通行为,其中,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广场、绿地、自然用地等。步行穿越的路径常常是各功能分区间距离的最小连线。然而步行者的步行穿越行为会引起其他步行者的重复,大量的踩踏会在绿地中留下明显的印记。长时间后,这些印记会成为“约定俗成”的道路。
目前,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的步行通道大多依附于车行道两边。结合“步行穿越”的特征,根据实地观测,对校园内包括理工长廊南侧林地、12号教学楼东南侧林地、5号教学楼西侧林地、3号教学楼西侧林地、4号餐厅东侧林地在内的5处绿化区域进行了内部步行穿越通道规划,如图6所示。
4 结语
高校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道路规划设计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不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可能导致校园交通事故频发、校园景观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校园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原则,根据校园的总体功能布局,结合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的特点,努力创造安全、高效、舒适的校园交通网络,营建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