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安徽探索建立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控制线约束机制

新闻时间:2024-07-08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安徽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通过衔接普查成果,加快明确防洪(潮)、抗震、防疫等各类重大防灾设施标准及布局要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记者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全省将探索建立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控制线约束机制,推动建设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

完成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去年,安徽省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那么,如何做好普查成果应用,提升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呢?

为推进成果应用,全省各地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快衔接普查成果,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相关专题研究,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确定主要灾害类型的防灾减灾目标和设防标准,划示灾害风险区。

明确防洪(潮)、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各类重大防灾设施标准、布局要求与防灾减灾措施,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组织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加强安徽省自然灾害“三高一低”区域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储备物质等应急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气候灾害科学性。

识别风险支撑提升城市韧性

安徽省还启动了省、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积极运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支撑提升城市韧性。强化洪涝、地震、地质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规划资料的应用,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识别可能面临的风险,为完善国土空间格局和布局提供支撑。

记者了解到,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全省各地越来越注重在中心城区提出通风廊道、隔离绿地和绿道系统等布局和控制要求。通过完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营造健康、舒适人居环境。

例如,合肥市编制通风廊道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结合生态廊道与基础设施廊道,保护4个通风口地区,构建板桥河合九、二十埠河、京台高速西、淮南铁路、南淝河、十五里河、江淮运河、蜀山东等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二级通风廊道,形成多尺度、成网络、融功能的网络状城市通风廊道,优化完善城市“新风系统”。

建设具有防灾减灾功能公共设施

下一步,安徽省将持续落实要求,指导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注重运用普查成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各地在开展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中,评估规划建设项目选址布局对绿地系统、重要水体、重要基础设施、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影响,统筹布局防洪、消防、人防等项目及用地,落实防洪保护、地质灾害、公共安全等空间管控要求。

各地在编制区域建设、开发利用等综合性规划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时,也将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利用风险评估和防治区划成果,探索建立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控制线约束机制,推动完善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制度,引导人口、产业、设施向更安全区域集中。

持续推进编制安徽省《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结合“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等,建设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依托现有设施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应急避难场所。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混凝土切割机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