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石家庄启动实施30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据了解,2018年石家庄市紧紧围绕“2020年建成区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这一要求,启动实施了30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预计2020年完成建设任务。记者从石家庄市城管委了解到,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向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推进,目前城区600万平方米区域融入了海绵设施,辐射面积1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的成效正在积极显现。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削减径流污染,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六字功能,形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在山体设置植草沟,让雨水缓下来、留下来。
11月8日,在滹沱河滨水公园,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了解了该处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据介绍,该公园在改造后的山体上建立了生态与景观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植物选择的是适应性强、易管护的乡土树种,地被采用野花组合植生带及遮阳网覆盖方式护坡。通过在山体设置植草沟,山脚低洼区域设施渗水塘、渗井,广场道路采用透水材料等技术措施让雨水缓下来、留下来。目前整个滨水公园共建设了竖向21条、横向54条导流沟,13座渗水塘,用于收集雨水,减缓水的冲力,避免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损坏,同时回补地下水,净化水质。工作人员表示,该处每年可回补地下水3万吨。
地被采用野花组合植生带及遮阳网覆盖方式护坡,效果明显。
同样,在城区龙泉湖公园、东环公园、滨水生态公园等9个大型公园建设了植草沟、生物树池、湿地、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使公园内的雨水就地消纳下渗,补充了地下水,减轻了市政管网的雨水压力。
与此同时,在维明大街、仓盛路、中山路、华西街等多条道路采用了透水沥青、透水砖、导流井、蓄水模块等海绵体,加速了雨水下渗,减少了道路积水,缓解了雨季交通拥堵;谈固北大街、建设北大街等泵站建立了调蓄池,减轻了雨季桥下的雨水压力,减少了城市内涝。
记者了解到,今年石家庄市有17条道路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和设计工作,包括体育大街南延、解放大街、塔北路等,在工程前期立项中均包含海绵城市设施的投资,在施工图设计中也有海绵城市设计的专项设计内容,设计完成后按相关规定进行了报批手续。
据石家庄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把过去“将雨水排出去”变为“将雨水留下来”,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缓解“逢雨必涝”、“城市看海”问题,进而提高城市管理的弹性和应对能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同时对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调节城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