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2024年度勘察设计行业十大热词

新闻时间:2025-01-07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2024年,勘察设计行业仿若破茧之蝶,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浪潮的洗礼下,深度转型期悄然开启。旧有的格局已被打破,企业虽面临风雨交加的困境,却也在变革的缝隙中寻找到点滴星光,新需求催生新领域,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企业在变革中加快突破,以适应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梳理总结“2024年度勘察设计行业十大热词”,回顾过去一年勘察设计行业关注的热点、焦点,记录意义非凡的发展足迹,感受时代脉动,感悟奋进力量。

1.竞争加剧

2024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交通等传统积极投资空间收紧,增量市场不断减少,存量市场空间释放步调缓慢,整个勘察设计行业明显感受到市场需求的紧缩,市场项目急剧减少,项目金额整体偏小。“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竞争加剧。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下半年,某一路段提升改造工程施工项目报价约1200万元,公示中标人达到11家之多;一景区的综合整治提升勘察设计项目,预估合同额约290万元,引来了多家全国头部和当地众多企业共同参与投标。过度竞争的浪潮汹涌澎湃,成为2024年行业的主旋律。同时,过度竞争引发的价格战也越发频繁。2024年行业设计营收较以往同期有所下滑,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挑战重重,业绩完成较往年滞后。根据天强发布的《2024年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三季度发展调研报告》,截至2024年10月末,81.1%的企业目标完成情况在80%及以下,其中35.2%的企业在50%以下;51.6%的企业营业收入较往年同比减少。

2020-2024Q3勘察设计企业平均设计用率景气指数走势

注:该数据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统计;荣枯线是对发展景气度的评价标准,高于荣枯线表明发展上行,低于荣枯线表明下行。

2.地方化债

2023年底以来,土地财政走弱、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新一轮债务置换加快推进。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随后2023年10月特殊再融资债加快落地,资金用途除了用于化解地方隐债之外,部分还可以用于偿还政府拖欠企业款项,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共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7万亿元,额度逐渐从12个重点省份向非重点省份倾斜。2024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同意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增加6万亿元,并随后进一步叠加,将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累计10万亿元专门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化解地方债务压力。

2024年以来,一系列化债组合拳作用直接、力度大,导向更为清晰。化债重点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工作思路优化调整为以主动化解为主,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后续化债节奏安排平稳,有望均衡有序展开。对于绝大多数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地方化债有序平稳开展将有助于优化应收账款以及回款情况,对改善资产质量有更为积极的影响。同时,强化风险防范也将成为接下来许多工程设计企业关注的重点话题。

3.低空经济

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低空经济”,并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之后,市场热情持续高涨,体系化政策加快出台,同时各地争先开展试点,2024年成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元年。

从现有政策来看,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连带效应十分显著,各地也把产业链建设和场景实现作为现阶段发展重点,加速推广“低空+”的新业态,鼓励企业在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城市交通、时尚旅游、农林生产等应用场景中开展业务,实现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基础设施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托底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各地也在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多地已经将通用机场等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纳入到区域重点项目清单中,其中蕴含巨大市场空间。

在政策推动下,目前市场上的低空经济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而勘察设计行业仍处在“学步”阶段,大多数企业依然以低空基础设施领域为切入点,结合低空飞行服务场景,探索低空经济维度的高端智库型规划设计咨询服务。此外,不少企业也在探索借低空经济这一场景,探索新质生产力与设计的融合。例如,深城交联合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探索以EPC模式承接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华设集团依托自身成熟技术产品,推出“路智宝”“路域宝”“航务宝”等系列低空经济融合产品;苏交科计划与联合飞机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展低空领域服务探索。

4.战略新兴产业

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增长引擎切换、去全球化及新技术周期开启三大宏观层面剧变,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必然选择。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是重要发展路径之一。

国资国企是培育战新产业的主力军,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密切推动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启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等一系列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2024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升级的方向,强调必须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国务院国资委设定了到2025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收入占比要达到35%的明确目标,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央企及其下属的设计企业子公司将持续加大投入培育战新产业,打造增长新动能。

推进战新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结合当前的实践来看,工程建设领域聚焦所在主业领域,通过技术赋能、加速产业培育、构建创新体系、打造产业生态等方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例如,中国交建积极谋划布局战新产业,明确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25个细分赛道,选定现阶段重点发力的海上风电、北斗技术应用、海上铺缆铺管等细分赛道,形成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中国铁建设立中铁建科技创新公司,定位为科技创新业务的协同研发平台、产业转化平台,立足科技创新业务,培育和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业务。此外,作为央企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中国铁建还聚焦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工业母机三个战新产业领域进行谋划创新布局。

5.数据要素

伴随着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生产要素,其在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潜力已经得到全面展现,成为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围绕数据要素的政策持续加码,202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从数据开采到数据利用、授权和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包括《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等,为数据要素市场的稳健发展形成合力,同时绘制出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的宏伟蓝图。

当前,数据要素应用最大关注点在于数据资产入表。2024年一季度,23家上市公司率先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数据资源”相关数据,涉及多个细分行业,总金额达14.77亿元。地方政府也积极探索,纷纷组建国有数据公司或集团,其中城投类地方国有企业表现活跃。但“入表”只是走好第一步,掌握数据要素的关键在于运营。相较于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公共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通用性、公益性与可控性,其授权使用成为推进数据基础制度落地的关键抓手之一。目前,已有部分城市规划企业、城投公司下属设计企业开始着手布局,应用场景集中在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以及城市治理领域。

6.国际化发展

面对严峻的国内市场形势,2024年许多勘察设计企业纷纷将关注投向海外市场,虽然过去数年因为疫情影响以及国际局势紧张,“走出去”波折不断,但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呈现明显回暖征兆。2024年1-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810.2亿元,同比增长2.1%;新签合同额12205.8亿元,增长23.8%,同比增长涨势喜人。迎合市场热度,工程设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更加积极主动。4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市政道路、医疗建筑等方向开展全过程咨询、EPC、PPP等多种模式探索;5月,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印尼国有资本投资公司(Danareksa)发表系列联合公告、签署系列联合协议;南京市城建集团也通过“借船出海”签下海外首单——纯电动重卡充换电一体标准化运营。

中东和非洲地区成为本轮市场布局热点。从数据来看,近年国内设计企业在中东、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地区市场均得到增长,其中,非洲地区已经超越欧洲成为除了亚洲地区之外的第二个主战场。2023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中国企业的非洲市场占比已经达到18%,中东地区也有14.2%,分别同比增长4.8%和3.6%;欧洲作为传统重要市场,需求依然保持强劲,市场份额占比也在15.5%。在亚洲区域,东南亚则凭借产业园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标市场。从领域来看,新能源和基建是这一轮设计企业“出海”的重要抓手,特别是近年设计企业在电力和石油化工领域业务增长较快。

2015年至2024年1-9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及增长率(单位: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商务部

7.城市更新与设备更新

2024年,城市更新工作开始步入深化推广期。2024年上半年,国家层面通过系列政策持续细化实操指导。1月和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发布《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建办科函〔2024〕31号)《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三批)》(建办科函〔2024〕342号),整理了既有建筑更新、城镇老旧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完整社区、活力街区、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生态修复等不同更新类型的具体案例,并从组织机制、实施模式、金融政策、盘活优化存量资源的支持政策和技术方法等多个方面总结了过去城市更新项目的宝贵经验,以供市场参考。同时,2024年,设备更新全面铺开,工业、建筑、文化旅游、交通、能源等全领域实现覆盖,发布了相应的设备更新政策。在更新重点上,工业领域聚焦淘汰落后设备、升级高端先进设备,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筑领域以住宅电梯、供水等为重点,分类推进设备更新,提升建筑的功能性与安全性;文化旅游领域致力于升级游客运载、游乐设施及智慧文旅系统,优化游客体验;交通领域涵盖公路、水路、公共交通等细分领域的设备更新,提高交通设施的运营效率;能源领域则重点推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以及输配电、风电、光伏、水电等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保障能源供应的高效与可持续。

8.降本增效

当前,降本增效已不再是企业应对短期下行压力的应激性举措,业务收缩、裁员降薪、降低日常运营成本等举措降低的只是短期负担,削弱的是企业长久的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无异于饮鸩止渴。越来越多企业将降本增效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推进。“降本”是手段,“增效”是目的,“降本”应当在“增效”过程中动态实现。降本增效的本质是管理改进,属于企业主动的改革举措,而不是危机来临时的权宜之计。

2024年以来,围绕降本增效设计企业开展了诸多探索尝试,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第一,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投入效能。2024年不少企业依据市场动态与自身战略,精准调整业务布局。一方面,果断削减风险较高、前景不明的业务领域,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聚焦核心业务,加大投入与创新力度,提升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实现稳健发展。第二,优化运用管理,提升内部效能。不少企业尝试构建和完善协同高效的市场运营体系,并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协作沟通。此外,推进业务单元专业化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业务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第三,积极引入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提升生产效能。技术创新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驱动力,不少企业基于自身业务需求,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深化数字化技术如BIM等在生产与管理中的应用,同时成立数字化中心或引入先进数字化技术如AI,从而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管理决策,培育数字化业务增长点,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效能。

9.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在近年实践的基础上从社会各层面构建起了绿色转型的宏大架构。随着绿色转型深化,技术日趋成熟,国家层面今年多次强调数字工具、技术对绿色转型的助力。10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中明确要求,聚焦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发挥数字科技企业创新作用两大发展方向,促进电力、采矿、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城市、农业、生态九个重点领域的绿色化转型。

当前,勘察设计企业推进绿色转型业从关注工程建设领域逐步向后端运营延伸。例如,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碳匠云平台”进行碳排放监测,继而提供从项目策划到运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盛裕集团与华建集团、中冶南方与中新天津生态城等也均在绿色生态、绿色低碳经济等领域达成合作意愿。此外,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之下,在储能和用能端发力成为各类非电力设计行业寻求绿色化发展重要突破口,如建筑领域探索光储直柔一体化建筑、煤炭领域探索“煤炭+新能源”协同发展模式等。

10.全员经营

在市场内卷的大环境之下,设计企业为大幅提升市场经营能力,积极倡导全员经营的理念,鼓励人员参与市场开拓、经营、工程管理工作。所谓全员经营并不是要求人人做销售,而是需要能够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构建立体化的营销体系。例如,华建集团为发展城市更新业务投入大量精力参与政策研究工作,深度参与上海市政府、规划局、住建委等主管部门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工作,同时通过参与上海“三师联创”试点项目、为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撑等方式推进城市更新理念落地。华阳国际推行“定制化设计+全过程服务”,从概念设计起就与客户深度交流,施工中全程指导。在客户关系管理与营销团队建设方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周期客户管理体系,记录客户各类信息,数据分析后分类分级管理。对战略客户成立专项团队,提供优先服务与优惠,定期回访优化。在团队建设上,内部定期开展市场营销、客户沟通等培训,同时积极引入经验丰富和掌握数字化营销技术等新兴技能的人才,提升团队竞争力。

来源: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地铁led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